陳婧:上海,「封」還是「不封」

2022-03-21
 
AAA

shutterstock_1936194799.jpg
上海在「封」與「不封」之間的兩難局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決策層在「清零」和「共存」之間的艱難抉擇。
一早起來,發現上海住家的小區被封了。

居委會在微信上通知,本小區即日起閉環管理至少48小時,期間居民要接受兩輪核酸檢測,若全員檢測結果都為陰性,方可解封。

下樓一看,小區大門被鐵鏈死死纏住,原本可以送上樓的快遞包裹,在門口堆成了小山。居民樓前支起兩張桌子,桌後是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桌前排起了測核酸的隊伍。

等待測核酸的人群里,一位頭髮花白的老阿姨正詢問周圍人怎麼在手機上登記核酸檢測,一名抱着孩子的婦女則向社區人員抱怨:「本來今天要把小朋友送去爺爺奶奶家,這下就不讓出去啦?」

一夜間,小區居民的生活變得很不一樣,但這變化也在預期之中。本月冠病疫情加速擴散以來,上海多個辦公場所和住宅區陸續封閉管理。身邊許多朋友都經歷了在公司或住家被封的體驗,還有人剛結束公司封閉管理,回到家後又遇到小區封鎖。

聽到我住家被封的消息,朋友們並不驚訝,而是淡定地發來「生存攻略」:如何從前來的醫療隊伍裝束判斷這是例行篩查,還是小區出現確診病例;各個買菜App都在幾點補貨,什麼時候能搶得到新鮮蔬菜……

被封第一天,生活沒受太大影響。外賣和快遞還能照常派送,只是得多走幾步到小區門口領取,核酸檢測也秩序井然,排隊不到10分鐘就完成檢測。但從窗外望出去,原本人來人往的街道一下冷清了,不遠處的小學校園也變得空空蕩蕩,不再有學生們的嬉戲打鬧聲,取而代之的是不時呼嘯而過的救護車鳴笛。

一個月來,傳播力強勁的奧密克戎毒株,讓中國各地疫情再起,單日新增病例數屢創新高。疫情重災區吉林省「封省」,一向堅持精準防控的深圳也封市一周。至於半個月來新增上千名感染者的上海,更是不時遭到各地網民質疑:上海怎麼還不封城?到底什麼時候要做全民核酸?

上海官方本周表明,上海目前不會封城,現在也不必封城,將努力把疫情對生產生活秩序的影響降到最低。但官方同時對若干重點區域實行「切塊式、網格化」核酸篩查,進一步加強社會化防控。

長期被視為「防疫模範生」的上海,這次由於入境隔離點防疫疏失造成疫情擴散,官方不得不以局部封閉管控來阻斷疫情傳播。但這個2500萬人口的中國航運樞紐、全球金融中心如果全面封城,對中國國內經濟、民生,乃至國際投資者信心,都會造成極大負面影響。

對於中國整體防疫政策,上海也發揮重要的樣板作用。中國衛健委本周推出新版冠病診療方案,提出輕症病例可免入院治療,並縮短出院後健康監測時間,釋放出放寬防疫管控信號。民間已嗅出這是中國政府在空前經濟壓力下做出的政策調整。而上海採取的「精準防控」,此前能在防疫與經濟間保持平衡,被視為較可持續的防疫模式。

因此,上海在本輪疫情中的選擇備受關注。如果連這名「模範生」最終也走上封城之路,其他城市就更得祭出高壓手段才能控住疫情傳播。這將加大中國防疫政策的轉向難度,除了損害民生,也令經濟發展面對更大阻力。

彭博社本周預估,若中國對當前被列為中高風險地區的14個省份採取大範圍封城措施,將重創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4.4%。澳新銀行也預估,如果沿海和東北主要省份都像深圳那樣封鎖一周,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率減少0.8個百分點。

對於上海市民來說,雖然名義上沒有全面封城,但上海實際處於半封城狀態——不少民眾行動受限,許多商家暫停營業,這也讓一些民眾心態發生了轉變。

上周末結束出差,從機場搭德士回家時,發現平日里擁堵不堪的路段竟然暢通無阻。德士司機見我一臉驚奇,說:「你這陣子都不在上海吧?最近馬路上都是這麼空的,好多人出不來嘍。」

司機接着抱怨,他從早上6點半就開始在機場等客,四個小時後才接到我這第一單。「以前看別的地方封城,覺得理所當然,為了控制疫情嘛。現在感覺……還是不要封的太厲害,不然怎麼過日子呢?」

上海在「封」與「不封」之間的兩難局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決策層在「清零」和「共存」之間的艱難抉擇。這位「模範生」能否在馬失前蹄後迎頭趕上,再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關注這個問題的,不只有上海市民,也不只是中國政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眼見房產滯銷,一些房主索性下架房源,以免遭受擠兌拋售。但掛牌房源居高不下,說明急需售房套現的依然大有人在。據業內人士說,急着用錢的賣家裡,有些是已經簽了買房協議,必須「賣一買一」進行置換;還有些人是為移民做準備——經歷過去年的上海封城,想要將家產轉移到海外的人越來越多。

    陳婧  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