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山:為甚麼深圳可以迅速清零而吉林不可以?

2022-04-07
會稽山
學研社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4-07 at 17.00.16.jpeg

最近大家的焦點都放在上海,忽略了國內的另一個疫情重災區吉林,自3月12日以來,吉林每天新增確診和無症狀感染者合計都達數千宗。與上海不同的是,吉林迅速採取了封城的措施,但至今已經快一個月依然無法壓住疫情,最近每天新增仍有約2000宗,這與深圳封城7天就基本清零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為何吉林和深圳有如此大的區別?

吉林省疫情最嚴重的是長春市和吉林市,兩地分別在3月11日和14日開始封城,但在此之前兩地的新增個案已經不少。按照常理,封城後人員流動停止,確診數應該在全民檢測後出現峰值隨即逐步回落,但兩地的數據始終居高不下;如果說確診者在封城之前早已感染,但一個月後應該已經轉陰,說明現在依然不斷有新感染者。如果長春和吉林的封控和檢測措施沒有紕漏的話,那就只能說明一點,過去一直行之有效的措施在面對Omicron時出現破防。

至於為何吉林做不到而深圳能做到,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深圳緊鄰香港,因此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並一早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所以一有疫情能做到立刻發覺、立刻控制,但其他地方的警惕性和準備工作肯定不如深圳。由於Omicron超強的傳播力,當發現的時候通常已經大幅擴散,再要控制住難度極大。吉林的例子證明,如延用過去的封城、全民檢測等老辦法邊際效應明顯下降,不但成本高而且效果差。

如果在面對Omicron時延用老辦法又要產生和過去同樣的效果,就必須採取更強力的措施以及投入更大的資源,其結果就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執行的過程中濫搞一刀切、層層加碼,或是採取一些不合理、不人性的過激防疫措施,動輒限制出行,影響社會正常運轉,衝擊經濟運行。現在國內愈來愈多人對清零有意見,其實多是對極端防疫措施有意見,時間一長誰都吃不消,所以寧願放弃清零,選擇與病毒共存。然後要投入更大資源的話,一些經濟落後的地區又未必做得到,吉林之所以失敗而深圳得以成功,也不排除是因為吉林資源有限,導致某些方面出現疏漏,但全國又有幾個地方有深圳這樣的財力?

其他地方既不會有深圳如此之高的警惕性,也沒有深圳如此之強的財力,如果遇到疫情很可能會面對和吉林類似的結果。何况疫情已經持續兩年多,不管是醫護人員還是普羅大衆乃至基層公務員,疲憊感日益凸顯,對恢復經濟民生的訴求也愈發迫切。因此,防疫措施有必要隨着病毒的不斷變種而轉型升級,相信這也是國內不少專家呼籲在清零和共存之外,尋找第三條道路的原因。其實國家衛健委早前發布的《關于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就明確輕症感染者不需入院,並且放寬了解除隔離和出院的標凖。

病毒註定無法被徹底消滅,動輒封城的休克療法代價愈來愈大效果愈來愈差,中國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條溫和的、可持續的抗疫之路,這是中國走出疫情遲早需要邁出的關鍵一步。在第九版的診療方案施行一段時間後,是否可以不斷根據疫苗接種、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以及病毒變異的最新情況持續優化,這既可以緩解地方的防疫壓力,降低防疫成本,又能夠減少對民眾造成的不便,同時將疫情的影響降至最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