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香港是「抗疫的模範生」嗎?

2022-05-10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福山智庫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5-10 at 15.36.07.jpeg

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5月9日的數字,當日新增120宗確診個案,另有113宗快速測試陽性個案申報,過去7日平均確診數字跌至126宗,每日新增死亡個案更跌至個位數字,可見香港的第五波疫情,近日已經轉趨緩和,但是仍未達致社會面清零,即使是每日確診數字跌至雙位數,似乎還須等待一段時間。

耐人尋味的是,在香港第五波疫情尚未完全過去之際,坊間已經莫明其妙地出現一些文章,為特區政府的抗疫表現說好話,甚至稱讚起來。舉個例子:資深傳媒人張介嶺所撰的〈對當前抗疫工作的幾點思考〉一文,便稱讚港府與許多地方相比,堪稱抗疫的模範生,又讚揚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在眾口鑠金的艱難時刻, 能夠「咬定青山不放鬆」,走出了一條富有香港特色的抗疫之路。

對當前抗疫工作的幾點思考
https://www.thinkhk.com/article/2022-04/27/55154.html

不諱言的說,看到這篇文章如此為港府的抗疫表現歌功頌德,實在讓人忍俊不禁。香港人口750萬、面積只有1076平方公里,官方公佈的確診數字及快測呈陽申報,高達120萬宗,如根據香港大學醫學院的所謂估算,更高達440萬人遭受感染,死亡人數則高達9347名。相比之下,內地的累計確診數字,近日雖受上海和吉林的疫情影響而急增,但至今仍是只有908,698宗,累計死亡病例5185宗。

換言之,單是香港一地的累計確診數字,還要比全國多出30萬,如根據港大的所謂估算數字,則多出350萬,死亡人數多出4000多人,而且內地的5185宗死亡個案中,有4,512宗來自武漢的第一波疫情。即使以香港跟上海比較,上海這一波疫情的累計確診數字達60萬,但死亡人數是547宗,而上海是一個面積6,340.5平方公里、人口達2,489萬的城市。若香港都可以稱作「模範生」,你讓今波疫情下的死者家屬情何以堪?

有人或者會說,人家的「與許多地方」相比,並不包括內地,但是我們拿人口和面積跟香港相若的新加坡比較,兩者官方公佈的累計確診數字都是120萬,但新加坡是一早已對外通關,而且累計死亡人數是1352,少香港近8千宗。先不論香港死亡個案遠高於新加坡,跟疫苗來港之初,有所謂專家先呼籲市民不要接種,以及曾經呼籲有基礎病的長者先不接種,究竟有何關係,但是香港無論跟內地,還是跟已採取「共存」的新加坡比較,成績都被比下去。

G.jpg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有人為了吹捧港府在第五波疫情的表現,竟然膽敢將一堆甩漏甚多的抗疫措施,吹噓為所謂的「科學防控」。以文中提到的無症狀和輕症患者居家隔離,結果明明是惹到同住家人遭受感染,而且香港的所謂居家隔離,基本上任由確診者自出自入,變相放任確診者在社區內播毒,最終造成第五波疫情累計確診數字一再推高。

文章提到的「防疫服務包」快測自檢,又是讓人哭笑不得的措舉。誠然,如果快測包派發之後,規定市民限期內不論是否陽性,都必須呈報快測結果,違者將須繳交罰款,不繳交者會被罰息,欠款會紀錄在智能身份證之內,未還清會影響出入境,乃至是領取不到消費券的話,全民快檢確實可做到全民檢測的效果之餘,還能避免排隊檢測而有機會被他人感染。可是,政府當日的快測只是建基於自覺自願,這能達到哪門子的陽性排查目標?

所謂的強檢速戰速決,又是完全跟「科學防控」沾不上邊。之所以要圍封檢測,原因是有潛伏期,並有機會出現已受感染,但檢測不出來的「假陰性」情況。如此一來,像香港一樣短時間圍封一會兒,做過一次檢測之後便解封,而且還可以任由居民自由外出購物,這樣的圍封檢測,說到底只是走過場,根本不能確保圍封範圍內再無確診者,自然亦無法保證病毒不會外溢至其他社區。

由是觀之,從作者對於「與病毒共存」的取態,文章要想為所謂的港式「動態清零」說好話,自然不難理解,只是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時事評論員,評價港府在第五波疫情的表現,至少應該尊重客觀事實。將香港說成是甚麼「抗疫的模範生」,然後拿甚麼「病例死亡率」、「感染病死率」,又或者難以證實的所謂累計確診估計數字,意圖讓人覺得香港實際的死亡率和死亡數字,較官方公佈低,其做法還真是有點「難睇」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在新冠疫情期間,一方面,居民較長時間留在自己的社區,能藉此加深彼此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研究結果顯示因為在家工作措施,相比疫情前,住客更易受到鄰居不當行為的滋擾,因而醞釀更多鄰里衝突和糾紛。顯而易見,在缺乏有效的外在制度之下,我們難以依賴居民本身自律或彼此作出協調,減少對鄰居的滋擾。

    賢聚嶺南  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