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豪:須探究公眾反對大幅調升公務員薪酬的理由
作為社區工作者,與市民直接接觸交流是最日常的工作,我有責任說一說,不少市民對於公務員加薪確實有很大意見。事實上,不止是基層市民,近日甚至連商界及個別行政會議成員也耐不住發聲,認為公務員薪酬趨勢淨指標的建議過份偏高,尤其是高層公務員的薪酬更不應增長7.26%。
為何社會各界對公務員加薪特別關注,反應特別激烈?這絕非無緣無故的。首先從客觀環境上看,在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報告發佈後的第二天,政府統計處公佈了香港2月至4月的失業率,竟達5.4%,較上一季度增加0.4%,同期就業不足率更由3.1%升3.8%,不可謂不嚴重;經濟增長方面,香港經濟在第一季度明顯惡化,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收縮4.0%,愈來愈多分析預期今年香港經濟將會出現零增長,甚至是負增長;企業破產的數字亦正處於2020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無庸諱言,在「第五波」疫情的影響,以及股市出現大跌的情況下,香港現時的經濟狀況實在不理想,政府在這個時候大幅調升薪酬,多付出大量公帑,怎會不引起激烈批評?
除經濟狀況惡劣外,特區政府民望低迷,市民滿意度不足,也是導致市民反對公務員加薪的重要原因之一。說實話,筆者這段時間確實聽到不少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不滿,例如前段時間對特區政府抗疫不力感不滿,近日則有約10萬人未能成功申請臨時失業支援計劃,他們當中多數人也認為自己是不合理遭受拒絕的,前段時間卻苦無上訴渠道(後來才增設),還有在疫情期間發生的很多混亂情況,例如有自我快速檢測陽性並申報了的人卻取不到電子康復碼,有市民希望多領取一份抗疫包,在排隊輪候長時間後卻遭到公務員拒絕(明明特首說過會寬鬆處理),疫情期間政府多個熱線電話長期未能接通等等,不勝枚舉。這些問題或許也是小問題,但倘若多個小問題疊加在一起,便會形成大民怨,這也是公務員愈來愈不受市民認同的原因之一。
平心而論,在連續凍薪兩年後,依據既定機制,重新調升公務員的薪酬並非不合理。但作為管治者,更必須要理解社會各界為何如此反對。有公務員代表說,期望政府加人工後,商界也會跟隨,更無疑是「幫倒忙」的說辭。我認識的一位商界朋友便笑說,倘若一間公司經營不善,正在虧本,不炒人已經算好了,還要求加人工?企業可憑營利狀況作為調升薪酬及花紅的指標,公務員呢?是看經濟表現嗎?是看政府民望嗎?是看政府施政嗎?倘若以經濟、民望或施政作指標,公務員是否值得加人工?
期望公務員團隊知恥近乎勇,對市民的批評聲音有多一些理解,積極努力改善表現,爭取更多市民支持認同,屆時候公務員爭取加人工自然是理直氣狀,人人心服口服。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