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斌:俄羅斯能否抓住擺脫戰爭壓力的機會?

2022-08-22
肖斌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AAA

34.jpg

隨着戰爭的持續,美西方國家對華政策可能會越來越激進,以脅迫中國改變中立立場來結束戰爭,這很可能給俄羅斯製造一個「中國機會」。而堅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策略更有利於中國的發展利益。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便遭受了空前的內外壓力。為了擺脫戰爭引發的壓力,俄羅斯對內實施了嚴格的輿論管制措施——打壓國內反戰聲音,並採取一系列避免經濟衰退的計劃。在親政府經濟寡頭們的積極配合下,俄羅斯社會經濟表面上看起來並不那麼糟。然而,根據俄羅斯官方發佈的第一季度統計數據,收入低於貧困線的人口達到2090萬人,比2021年底高出近69%。

俄羅斯更大的問題來自於外部壓力,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參與對俄羅斯的制裁,並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軍事援助。儘管俄羅斯在戰爭爆發前進行了軍事推演,但目前的戰爭結果並不是俄羅斯想要的。俄羅斯已喪失蘇聯操控國際政治——即藉助德國問題、中東戰爭、華約組織等減輕外部壓力——的能力,只能製造、發現和抓住一切能使其擺脫俄烏戰爭壓力的機會。

shutterstock_1403094758.jpg

環顧全球國際政治熱點,在跨大西洋關係相對緊密的前提下,最有可能讓俄羅斯轉移戰爭壓力的是「中國機會」。至少有這樣幾個有利於俄羅斯的因素:

一是,因對中國主權和內政的干涉,中國與美西方國家關係發展的勢頭出現了停滯甚至轉向。若美西方國家在印太地區投入更多戰略力量遏制中國,俄羅斯則可從遠東地區抽調更多的軍事力量投入到俄烏戰爭中,尋找獲勝的機會;

二是,親俄、聯俄抗美(西方)等思潮在中國逐漸合流。美西方政治精英在中國主權問題上的激進行動,加速了這種合流趨勢;

三是,藉助中俄經貿關係減輕西方制裁的壓力,利用能源安全影響中國的內政外交。

俄羅斯新保守主義從不會讓俄羅斯附庸任何國家,但樂於把其他國家塑造成自己的棋子。2022年1-5月中俄貿易同比增長28.9%,自俄進口商品中70%為能源產品。而根據俄羅斯媒體報道,2022年1月至5月,與2021年同期相比,俄出口中國能源的數量都出現大幅增長,其中電力增長100%,石油增長55%(超過沙特成為最大供應國),天然氣增長60%。儘管短期內俄羅斯能源不會對中國能源安全產生決定性影響,但若中國考慮到維護主權的行動會在印太地區引發軍事衝突,那麼出於能源安全的考慮,俄羅斯能源很可能就是中國重要的保障,而中國內政外交的自主性因此也會降低。

shutterstock_1927677410 (1).jpg

因長期周旋於歐亞大陸的競爭,從沙皇俄國和蘇俄至今,俄羅斯在付出巨大代價的同時總能抓住各種機會迫使東西方國家讓步,繼而維護自己的利益。那麼,俄羅斯是否能夠抓住「中國機會」擺脫烏克蘭戰爭的壓力呢?這取決於兩個要素的共同作用:一是美西方國家對華政策的走向。目前,美西方對華政策正處於「戰略焦慮期」,既想遏制中國,又不能放棄與中國的關係。美西方國家決策者們或許能清楚地認識到,遏制甚至威逼中國不一定使問題向好的方向發展,而有可能讓問題變的更糟;二是中國「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策略不動搖。從行為上看,「韜光養晦」是一種相對消極的策略,但對於中國所謀求的發展利益(高質量的發展經濟、完善的法治秩序)而言是積極的。「有所作為」則是通過可持續的國際合作尋求和平共處之道,減少競爭者之間的摩擦而實現和平。

shutterstock_634594754.jpg

中俄關係無疑是中國十分重視的大國關係之一,然而,無論中俄關係發展到何種程度,都是根據各自的國家利益而動態變化的。當利益出現衝突,即便有共同對手,國家間也會出現激烈的對抗。例如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有效期內,中蘇兩國就在珍寶島、鐵列克提發生了軍事衝突。因此,建立不針對第三方、良性互動的中俄關係,更符合中俄兩國的長期利益。

隨着戰爭的持續,美西方國家對華政策可能會越來越激進,以脅迫中國改變中立立場來結束戰爭,這很可能給俄羅斯製造一個「中國機會」。面對日益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堅持「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策略更有利於中國的發展利益。「中國機會」應該是一種面向全球的、互利共贏的發展機會,而不是成為他國轉移自身矛盾的機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美聚焦》


 

延伸閱讀
  • 9月12日,第七屆太和文明論壇國際關係分論壇在京舉行。與會中外嘉賓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形式,圍繞「國際格局與秩序演變中的挑戰與機遇」主題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中評社  202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