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到甚麼山上唱甚麼歌 如何在香港社會講好二十大?
中共二十大閉幕,宣傳、學習二十大精神成為了當前一大任務。在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表示,學習宣傳貫徹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這說明宣傳學習二十大,不只是政治任務,更是全國未來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進入政治新時代的香港,自然也要開展全面學習二十大精神的系列活動,近日上至特區政府,下至各大社團、組織,都在舉辦各種二十大學習會,有社區人士更深入基層一線,在屋邨向市民介紹二十大。
二十大不但擘畫了國家的宏偉藍圖,更系統闡釋了中央對港工作以及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的相關內容,在香港社會宣傳二十大精神是應有之義。否則,連國家的發展藍圖、發展模式、發展理念都不了解,香港又如何「背靠祖國,聯通世界」?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要將二十大報告精神向各界宣傳好並不容易。
二十大是一份政治報告,提出一系列新思維、新戰略、新舉措,有新理論,也有各種長遠規劃,這些內容本來就不易理解,再加上香港市民一向較為務實,對於理論性、概念性的政治用語未必容易掌握。這幾十年來,香港市民較為認識的也不過是「積極不干預」、「自由放任」等幾個概念,現在要一次過接受二十大豐富的內容和理論,了解各種陌生而艱澀的用語,絕不是一個容易工作,對於宣傳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二十大宣傳,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港澳辦黨組擴大會議上,提到要廣泛宣傳宣講好二十大精神,強調要用港澳社會聽得懂的話語、喜聞樂見的方式解讀好、宣介好。意思是宣傳必須有針對性,要用市民較易接受、聽得入耳的宣傳手法,要因應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民情進行宣傳。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中亦說過:「『到甚麼山上唱甚麼歌。』……我們無論做甚麼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到甚麼山上唱甚麼歌,講的就是因地制宜,用當地聽得懂的話語、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宣傳,否則市民聽不懂,或者先天上已經抗拒,宣傳只會是用力大而收效微。
在宣傳上,香港與內地不論在認知、慣性上都有很大不同,對於政治的用語、宏觀的規劃、宏大的願景,香港人並不容易接收,他們習慣了施政報告流水帳式的報告,習慣了看數據,看政策內容,對於政治性的概念需要更詳細的解說和消化,例如甚麼是「中國式現代化」,這與香港市民過去認識的現代化有很大不同;又如「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過程人民民主」、「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等提法和理論,都有各自的背景源流、理論內涵和重大意義,如何將這些概念向公眾講清楚,而不是簡單一兩句就帶過,需要有針對性的宣傳和解讀。
要在香港宣傳二十大,就要在香港山上唱香港的歌,宣傳面向的是廣大市民,特別是對政治並不一定十分了解的市民,讓他們能夠了解二十大報告,對國家未來的發展藍圖、香港的前途有基本的掌握,從而對國家對香港前景更有信心,要達到這樣目的,正如夏副主席所說,就要用港澳社會聽得懂的話語、喜聞樂見的方式解讀好、宣介好,在香港講好二十大故事,這需要做好幾方面工作:
一是語言要轉化。將報告內容搬字過紙,這樣的語言風格基本很難令市民明白,要用香港市民聽得懂的語言,具體的內容來介紹報告,例如講「中國式現代化」,要講清楚「中國式現代化」有甚麼獨特優勢,與港人一向認知的現代化有甚麼不同,為甚麼要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對國家對香港的意義等,要將整個理念的來龍去脈向市民講清楚,而不是用概念去解釋概念,這樣的宣傳只會令市民雲裡霧裡。
二是要講好「關鍵詞」,以點帶面。要將二十大內容講清楚講明白,可以採取「關鍵詞」方式,集中講好報告中的主要概念,再串連全份報告。「關鍵詞」式解讀有助將複雜事情簡單化,將概念具體化,容易入腦,也是香港常有的閱讀方式,建議可以將報告形成若干「關鍵詞」,再轉化成香港的語言向各界宣傳。
三是用好政府的宣傳資源。推廣二十大,政府應是第一責任人,政府擁有大量宣傳資源,包括各大電子媒體的播放時段,但對於這些寶貴宣傳資源卻從來沒有善用,政府的宣傳廣告基本就是口號式、「念口簧」的宣傳,不論是宣傳香港國安法、新選制等,都是一段背景音樂,幾個街景,再重覆幾句口號,不但無說服力,更令人昏昏欲睡,白白浪費了寶貴資源,這種的宣傳是名副其實的形式主義、交差主義。宣傳二十大必須善用各大電子傳媒,但在宣傳上要有特點、有部署,針對市民關注及習慣作宣傳,更重要是要講好故事,而不是一句二十大很重要、很偉大,市民應該關心,之後就無限重覆廣播,這樣的宣傳又何來喜聞樂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