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復常通關的關鍵在轉變心態
抗疫近三年,何時與內地通關是市民關心的熱點話題,但這件事就像掛在驢子頭上的胡蘿蔔一樣,一直讓驢子看到,驢子被吸引一直往前走,卻一直吃不到。除了某一些城中名人喜歡猜通關之外,國際大行也是樂此不疲,最新是高盛發表報告說:內地已就推出清零政策開展準備工作,預料明年第二季猜可以開關。
其實這仍然是那個驢子頭上的胡蘿蔔。早在2020年,這些大行就已經在猜何時開關了,最早的說法是當年的兩會前,然後又猜兩會後。兩年多過去,數不清多少人、多少大行猜了多少次,但從來沒有猜中,今天居然還有臉再猜?
大行為甚麼總要猜通關?很簡單。因為大行要吸引人投資,中國資產值多少錢?在大行的數學模型裡面,都是假設內地會在一段時間內復常,然後才能計算各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價值,從而得出太貴還是太便宜的結論。復常是公式裏的一個參數。如果你說不計算復常,或者說永不復常,那麼這個估值模型的公式就無法計算,沒有人知道中國資產值多少錢,那還如何叫你買或者賣呢?
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復常的速度。香港各行各業一直希望加快復常,但也有人一直為穩打穩扎背書。但所謂穩,也要有個速度,也要有個時間表,全無時間表和路線圖的,究竟算不算穩呢?
有人說,七人欖球賽場內已經放開飲食不設防,都沒有疫情爆發,是不是「人肉檢測棒」已經證明可以進一步放寬?但馬上有人反駁說;欖球賽期間每日入場者只有2萬多人,與700多萬人口不能相提並論,而且看球賽的大部分都是成年人、年輕人,但社區有大量長者兒童,風險難測。
這種反駁者的論調,表面看來成立,但不難看出——這其實是一個死循環。
大範圍開放好嗎?不好!太冒進了。那我們先小範圍開放,小範圍開放試過沒事了,是不是可以大範圍了?不可以!因為小範圍沒事不代表大範圍沒事啊。
疫情嚴重了,不能開,死的人太多。疫情受控了,也不能開,很難才控制住了,一定要守住。
這麼說就是橫豎都不能開了是不?也許某一天我們要承認:我們不用復常,受管控才是正常的,是以前不正常。
其實復常也好、開關也罷,關鍵在於調整心態。早在疫情初期,我就在本網提出「防疫要多做加法少做減法」。減法就是那些這不能做、那不能做的行政防控措施,因為這些減法是沒有出路的、不可持續的,病毒不滅你就一直斬腳趾避沙蟲下去?
病毒發展到今天,疫苗、藥物有了,醫療界對病毒的了解也多了,該如何防疫,說到底是心態問題,不改變心態是不可能有出路的,只能一直這樣下去。至於說病毒會變種,那更是一句廢話。難道要等到病毒不變種?那你不如說要等到地球不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