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青:向國際投行讓利 有助香港繼續成為金融中心

2023-01-09
施永青
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
 
AAA

 shutterstock_292490024.jpg

香港能否繼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除了需要國家的政策相配合外,還需要國際上的資本擁有者願意加入利用,以及西方政府不出手加以阻撓。

中國政府容許香港行資本主義制度,行英國的普通法;既有產權保障,又有自由競爭,配以外匯流通,資訊流通,才能令香港有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本條件。

國際資本24小時運作。倫敦收市後,紐約可以接,但紐約收時後,若不利用香港的話,就會有一個很長的時段接不上。在亞太地區找不到一個比香港更適合當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

東京的缺點是用大陸法,難與紐倫的普通法接軌。新加坡與悉尼,雖行普通法,但都有國家利益要照顧,不似香港,一向經濟利益掛帥,中國政府除了想香港繼續做好金融中心外,並沒有要香港承擔太多的政治任務。國際資本特別喜歡香港這種小政府,大市場的環境。如果有得選擇,國際資本仍會選擇用香港多過用新加坡或悉尼。

至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他們並不樂意看到中國迅速崛起,擔心西方的體制與生活方式會因而受到威脅,所以都有意制約中國利用香港的機會。美國政府就列出了一張中國公司的清單,說這些公司會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要求美國的投資者(包括投資基金),不可投資名單裏的中國公司;已投資的,亦要限期撤出。由此可見,西方政府是不太願意看到,香港繼續以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去服務中國的需要。

不過,國際資金向來利益為重,國家安全並非其主要考慮。只要在香港有利可圖,他們是不會輕易撤離香港的,甚至會設法遊說他們的執政者,在政策上配合其需要。

因此,中國若是想香港繼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話,應好好了解這些國際資金的需要,並設法盡量滿足他們的需要,以吸引他們樂於繼續利用香港。

國際資金常神龍見首不見尾,不容易確定它們的行蹤,但國際資金有代理人。只要能吸引住一些國際性的投資銀行與私人銀行繼續留在香港運作,他們就有辦法聯繫到國際資金,並帶領他們利用香港投資中國。

近年,我常聽到投行的工作人員埋怨,說香港的生意比以前難做了。原因是中資機構也設立了自己的投資銀行,而且在價格競爭上非常進取;加上中資投行比他們有更好的人脈關係,如果再遇上政府的政策傾斜,外資投行已失去了很多優勢,有些甚至感到要在香港立足也有困難。

這不是一種好現象,因為他們的離開,可能會帶走背後的大量資金,足以損害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所以中資投行宜讓出一定的市場份額給外資投行,而政府在推行人民幣國際化的時候,亦應分一部分生意給外資投行去完成。這樣才能把這些國際資金的代理人留在香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AM73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