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千山:棄教育優勢 非香港之福

2023-04-24
沙千山
時事評論員
 
AAA

 shutterstock_1925937653.jpg

人才是香港最可寶貴的資源。這個七百萬人口的城市,方圓千來平方公里的地方,海底沒石油,地下沒礦藏,山上沒特產,食水以至生活物資無法自給自足,唯有人才培育最獨到也最受稱道,也是其賴以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令人無法理解的是,教育部門,甚至可以說整個政府的思維就是人才培育不外乎人才培育,沒有甚麼不可替代的,此所以當局眼睜睜看着出生率屢創新低,中小學以至幼稚園適齡學生跌跌不休,依然無動於衷,甚至一句「收生不足」就對學校開殺戒,簡直是開教育玩笑,也是置香港長遠利益於不顧。

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世界人口狀況」最新報告指出,香港的生育率全球最低,每名女性僅生育0.8個孩子,其後依次為南韓和新加坡。教育局早前也透露未來幾年,適齡小一和中一學生各減逾萬人。連鎖效應下,將有以幾百間公營(官立和津貼)學校將要停辦或被迫合併,一幅多麼淒慘的縮班殺校圖!

WhatsApp Image 2023-04-24 at 11.29.00.jpeg

這不是危言聳聽!最近,位於長洲的津校錦江堂小學就因為小一收生只欠一個學生而被教育局宣布凍結收生,預示該校將進入停辦倒數期,至於申請特別視學或轉為私校的方案恐怕難如登天。過去三年,先後有中學和小學各一間,停辦;兩間官中合併。另有四十一間幼稚園結束。

最新消息是,粉嶺的嘉寶中英文幼稚園由於業主大加租而政府資助又減少五成五,黯然宣布今年八月結束三十年辦學歷史。教育局回應,相信「區內有足夠幼稚園學額供應」,似乎一間辦學三十年、區內聞名而受家長歡迎幼稚園的結束,不值得惋惜似的。

學校簡介.png

殊不知,像嘉寶這類租用私樓做校舍而經營困難的非牟利幼稚園竟有二十多間之多。可見不是個別學校的個別現象和問題,局方或可以用幼稚園都是私營的作擋箭牌,但為甚麼這些年政府積極推行幼稚園資助計劃呢?並以津貼幼稚園租金、進而持續要求提升幼稚園師資和薪酬呢?當局甚至計劃將幼稚園教育納入資助教育範圍,成為十五年義務教育哩。上文提及四十一間停辦的幼稚園,有十七間是參加幼稚園教育資助計劃。

相對於幼稚園,公營中小學的處境同樣嚴峻。本學年(2022/23學年),全港中學共縮減46班中一,19間中學只能開辦2班中一,其中11間於本學年減至只開2班,縮班殺校的危機迫近。


三年疫情影響所及,本地和跨境生大減,都令普遍校長坐立不安,畢竟官津學校開班靠派位,營運靠公帑,達不到收生線,按所謂N+1的營運模式,不出三五年也得關門了。按教育當局和官員的說辭,關停收生不足學校是善用公共資源的做法,看似冠冕堂皇,無可厚非,其實是輕視教育,自毀長城的短視、卸責行為,難以理喻也不可接受。

據教育界人士分析,因成本效益而停辦學校,將令香港失去不少教學傳統,「即使日後重開學校,亦難以重現,「要開一間學校,硬件好容易(配置),但你要開一個教育體系、軟件內容,重新再辦的時候,真的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香港教育擁有多項優勢,包括國際化視野、多元化教學語言及擁有豐富歷史傳統或特色的學校等,相信可吸引一定數量的內地學生,「以前可能做不到,根本就沒有這麼多學位空間,可不可以把握這個空間,把這件事做好,讓我們早些去計劃、部署、探索去做呢?」。

多年來,香港教育頗受好評,對內地家長以至學生甚具吸引力,各大院校所招外來本科生逾七成來自內地,來自內地的研究生更近九成,近萬中學跨境生絕大部分來自大灣區。更重要的是,大批香港教育工作者已北上,在深圳、廣州和東莞等灣區城市辦起多間港人子弟學校,開設香港課程,並由明年起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試。

香港教育的吸引力可見一斑,明顯是香港優勢。為甚麼教育部門以至官員,簡單一句「成本效益」、「善用資源」,就可以抺煞香港教育工作者的多年付出?未來幾年,當一間間學校被迫退場、以百計教師被迫離開教育界,他們或因學校結束而提早退休或離職,香港教育的優勢和影響力是擴展還是萎縮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