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完善地區治理架構 走好最後一公里
行政長官李家超指,現屆有大量議員粗暴超出了基本法賦予的地區諮詢職能,逾300個議席因當選人拒絕宣誓、拒認主權國等原因懸空,期望新制度可確保國家安全置於首位,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充分體現行政主導,以增強地區治理效能。特區政府公佈重塑區議會組成的改革方案,彌補了原有制度的缺陷和漏洞,體現以行政主導及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確保地區管治架構聚焦社區民生及服務市民的本質。
改革方案堅持了愛國者治港原則,落實「愛國愛港者治港,反中亂港者出局」。進入來屆區議會的人,必須是愛國愛港者,絕不容許任何一個反中亂港分子混進區議會,這絕非高標準、高要求,而是最低限度的法律與政治倫理要求,是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新選制加入資格審查及提名制度,旨在必須嚴格遵循基本法確立的諮詢職能的前提下,確保區議會組成與運作必須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基本原則,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
重塑區議會和強化地區治理架構,是次方案提出由民政事務專員出任區議會主席,並賦予其指導區議會工作的權力更有助完善特區政府行政主導體制,提升特區政府全面治理能力。方案理順區議會與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分區委員會及「關愛隊」的分工和協作關係;引入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包括對行為表現不符合公眾期望的區議員進行調查並根據嚴重程度處以合適的懲處等。
改革方案進一步完善了特區政府地區治理架構,有利於解決好政策執行「最後一公里」問題。2021年9月19日,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完善選舉制度之後舉行的首場重大選舉,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委員會選舉成功舉行。2021年12月19日,第七屆立法會選舉舉行,選舉過程公開、公平、公正、安全、廉潔,充分展現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民主實踐的新氣象。重塑區議會組成的改革方案,是環環緊扣下的最後一環,新一屆區議會組成由「委任」、「地區委員會界別」、「地方選區」組成,比例約為「442」, 再加27席「當然議員」,有助達至社區各持分者均衡參與,吸納不同階層、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士加入,方案同樣具有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區議會改革方案理性、公平、有序,更加注重民生和發展議題,更加注重參選人的能力和質素,回歸良性、理性、平等、乾淨競爭,回歸基本法第九十七條之下應有的定位,符合非政權性區域組織性質,有利於充分發揮基本法賦予的諮詢服務職能。
區議會未來發展方向,必須充分發揮區議會的兩種功能:一是在特區政府決策過程中做到下情上達,發揮預警效果,使政策設計更符合民情;二是發揮回饋功能,反映地區居民對特區政府服務和政策執行時的意見。兩種政策功能,施政便能事半功倍,又可以得到地區的認同,市民才能真正受惠。
行政主導下的地區治理,特區政府必須加強與來屆區議會溝通合作,從而先瞭解各地區的實際需要,因地制宜,按各區的特點制訂切合各區所需的政策,配合地區資源再作發揮。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