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關於搞活夜市的看法
近日,港府及坊間都有人倡議要重新搞旺夜市。由於經濟不景氣,復常後本港旅遊業的復甦不似預期,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希望可以透過夜市來刺激本地消費及振興經濟。
在疫情前,大概在中環蘭桂坊、銅羅灣及旺角等等都有不少商店通宵營業,遊客區的零售店舖亦在晚上12點左右才關門,如果遇上長假期或自由行旺季,一般店舖的營業時間還會延長。但疫情過後,遊客數目增長速度不似預期,本港市民亦愈來愈習慣提早回家。甚至乎商店亦無可奈何地習慣提早關門。一來是10點後街上已極少人,二來是就算想「死撐」亦不夠人手,還不如關門大吉好了。如今,即使是銅鑼灣的食店亦最多只做一輪晚市,一般市民9點後已開始回家,晚上10點左右都安在家中。
在這情況下,香港商界希望搞旺夜市的最底層邏輯其實是甚麼?遊客區食肆晚市由2至3輪銳減至1輪,零售店舖在9點後開始關門,即零售商少做幾輪生意,營業額大受打擊,將永遠無法回到疫情前。零售商的銷售額大跌,承租能力大減,即肯定會影響各大業主的商場或店舖租金收入,最終亦將影響物業價值。
復常後,香港各大業主當然會想盡辦法加租,但「通關」後零售商的生意尚未復甦,打亂了業主們的「如意算盤」。如租金無法再上,將會嚴重影響其物業價值。如今利息高漲,但一般工商物業的租金回報率卻只有2厘或以下。萬一租金金額再下跌,物業價值將會進一步受壓。換句話來說,本港零售市道不景氣,遊客增長不似預期,已直接影響本港地產界別的核心利益,香港政經界當然要各出奇謀,希望重新搞旺香港的夜市。
搞旺夜市當然沒有甚麼不妥,但坊間的構想大都是「舊酒新瓶」或「換湯不換藥」。特別是希望透過「地攤經濟」激活香港夜市,更是有點緣木求魚。
香港夜市不再,主要是因為市場需求不足,其供應亦因租金及物價太貴而變得稀缺。提倡大搞「地攤經濟」的人亦不妨先看看如今在旺角、深水埗或灣仔等「小販街道」的經營情況。今時今日,對一般小市民而言,偶然逛逛「地攤」尚可,但購物卻大可不必。網上購物包羅萬有,各適其式,即使想獵奇尋寶亦不必逛街,安在家中上網即可連接全世界,何必去「地攤」?香港小販及小商店們,早已給內地的「購物網站」打敗,還想靠他們撐起夜市?
如在大節日或長假期前弄幾個像「年宵花市」般只擺放幾天的「地攤」無妨,但要長期作戰的大搞「地攤經濟」,恐怕成功的機率極低。
對於小商戶及小市民來說,既然香港夜市不再,實體店租金及經營成本太貴而收益不夠豐厚。很多小商戶何必再留戀夜市?何不「轉戰網上」,盡可能把成本壓低,透過上網多接觸顧客,並善用網絡資源作宣傳與促銷?如今時代不同了,我們只得順應潮流而生,絕不宜與本港政經界一起墨守成規。
當然,如各大業主真的想「大搞夜市」,其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一段時間內減租。只要零售商延長營業,業主便反過來減租來作為一種補貼,算是與零售商一起「投資夜市」。只有業主願意「讓利」,才能與租客「共活」。
另外,港府如一定要「大搞夜市」、刺激消費或振興旅遊業,不妨先把資源集中在飲食業之上。所謂「民以食為天」,即使在疫情最嚴峻期間,當時病毒急促擴散、死亡率不低而尚未有疫苗面世,港人仍極度反對「禁堂食」。由此可見,食店才是零售業及本港消費之根本。港人為了出來吃「堂食」,可謂「百死無悔」。
港府不妨先從飲食業入手,把香港由「劣食之都」重新打造成「美食之都」,這說不定真的可以重新激活香港的夜市。甚至乎還有可能稍為振興本港旅遊業。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