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樑:新特首的首要任務
1997 年,中國收回香港主權,按《中英聯合聲明》和「一國兩制」原則,這個昔日英國殖民地成為特別行政區。 在這一原則和《基本法》治下,香港市民在特區已經生活和工作了20年。 這期間,已提名並選出了3位特首,下一任特首也即將產生。 如今是時候回顧一下特區面臨的挑戰和取得的成績,由此新特首或將明白如何在未來5年更好培育和管理「東方之珠」。
首先,有些人會說,通往自治之路從不平坦。 香港亦是如此。 回首往昔20年,特區一路走來不易。
我們首先來看挑戰。
挑戰始於回歸不久後爆發的禽流感,緊接著是亞洲金融危機。 此後是導致300人死亡的SARS疫情,爭議巨大並最終立法失敗的第23條,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跨境產子、大陸遊客引發的社會爭論,高官捲入貪腐醜聞, 爭取普選失敗,國民教育科爭議,佔中,南亞移民激增以及引發的爭論,「拉布」導致立法拖延,本土派崛起,去年的農曆新年騷亂,以及不時發生的社會衝突和緊張,所有這些都需要有一位能幹、有遠見、有手腕的果斷之士在未來5年挑起特首重擔。
在諸多挑戰和近期各種政治爭拗下,不得不說香港在全球舞台上依然表現突出。 首先,據世界銀行編制的金融發展指數,香港位列第一。 香港也已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23年,這無疑是巨大成就。 香港也是全球第5大最有競爭力城市,第8大貿易體,第11大全球貿易城市,全球最大再出口中心,也是最受歡迎的全球旅遊中心。 總之,這難道還不算卓越成就嗎?
這些全球聲望和榮譽說明,港人勤勞、有進取心,使香港持續吸引著商業和投資流入。 這一持續成就值得特區市民感到驕傲。 同時,這也需要市民們堅守他們的個人承諾,以確保所有這些傲人成就能夠延續。 在諸多挑戰下依然成功走到今天,是香港的幸運,我們認當珍惜。
對比另一個國際大城市倫敦(其 870 萬人口和香港的 738 萬相當),就會發現兩個城市面臨的挑戰頗為相似。 倫敦人自2000年起選舉自己的市長,但和香港不同的是,其市長無需和議會打交道,只受一個由25人組成的選舉會議監督。
倫敦面臨很多和香港類似的問題,如學校不夠、住房問題、交通、罷工、恐怖主義,以及最近脫歐引發的不確定性。 從行政層面上看,兩大全球性城市的最大不同在於,倫敦有33個地方選舉機構(包括倫敦金融城),每個都有自己的預算(主要來自中央政府),並獨立管理各自的教育、住屋、規劃、公共衛生、社會保障和垃圾清理服務,而香港的18個區議會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職責有限。
各項全球排名已證明,香港是一個全球級城市,儘管面臨種種紛亂,香港仍將保持這一地位。 此外,香港的優勢還包括,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深港通和滬港通,更不用提其固有的自由制度、靠近內地以及諸多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地理位置,以及語言和文化優勢。 香港特區的持續成功完全可以期待。
對諸位雄心勃勃的特首候選人來說,值得提醒的一點是,香港相當堅強並富有韌性,大多數港人勤奮並富有進取心。 雖然可能面臨政治和意識形態障礙,但只要堅持滿足市民的基本需求,他們就會站到你一邊。 請成為大多數人而非少數人的特首。 如果你想贏得市民真心實意的支持,就必須盡心盡力服務市民,與民眾維持良好關係。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翻譯自China Daily香港版,原文:Maintaining resilience is top priority for new 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