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大和解」不必強求 香港政治要回歸正常

2017-04-19
韓成科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DEMO1.jpg
胡志偉表示收回「特赦論」。(香港電台視像新聞截圖)

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日前拋出「特赦論」,建議特赦「佔中」參與者及「七警」等人,藉此達至社會「大和解」。這個建議並得到公民黨黨魁楊岳橋的認同。「特赦論」一石激起千重浪,引發社會廣泛爭議,建制及泛民人士都大力批評,楊岳橋隨即改稱特赦需要社會深思熟慮,不能讓人有「政治交換的感覺」。而胡志偉在當晚更正式收回有關言論,並對「特赦論」表示深切道歉。一日之內,「特赦論」正式壽終正寢。 

台灣做法搬至香港 違反法治精神 

胡志偉的「特赦論」,顯然是借鏡了台灣蔡英文政府處理「太陽花學運」的做法。在「太陽花學運」後,台北地檢署以煽惑他人犯罪、妨害公務等罪名,起訴22名學運領導人。然而,在蔡英文政府上台之後,行政院長林全在就職首日,就表示會撤回「太陽花學運」被告的檢控,上月台北地方法院亦就案件作出判決,22人全部被判無罪,理由是被告們發動運動是行使公民不服從以及抵抗權。顯然,胡志偉企圖將台灣的做法套用到香港,借「特赦」作為朝野和解的契機,但此舉卻違反了香港的法治精神,等如將政治問題法律解決,最終變成左右不是人。 

「特赦論」成為眾矢之的,固然是建議本身大有問題有關,但事件亦從側面反映了「大和解」之難,任何建議都可能引發不同政治力量的反彈,提出者隨時被打個遍體鱗傷。其實,香港存在的政治對立或撕裂,主要是源於對政制上的分歧以及政府與泛民之間的緊張關係。但其實,雙方並沒有什麼解不開的仇恨,更沒有如南非般出現什麼「種族隔離」,不論是所謂「黃絲」或「藍絲」,都不見得有非拚死相鬥不可的理由。當然,社會愈益兩極化也是事實,但在選舉政治之下,這其實也是一種常態,並非香港獨有。本來就沒有深仇大恨,又何用大張旗鼓去尋求什麼「大和解」? 

須在共同政治底線下 重啟良性互動 

特區政府與各黨派能夠改善關係自然是好事,但強求「大和解」則沒有必要。事實上,「大和解」既不是「招安」,也不是「投降」,不過是要讓政治返回正軌,在共同的政治底線下重啟良性互動。毋庸諱言,過去幾年香港政局確實處於不正常狀態,包括一些泛民議員不問情由的拉布,為表示對特區政府的不滿,不惜癱瘓議會令香港空轉;也包括特區政府與泛民長期處於敵對狀態,完全不能溝通,老死不相往來;亦包括一些政黨人物,公然逾越香港的政治底線,衝擊「一國兩制」等。這些都反映香港政局處於不正常狀態。 

現在隨著新一屆政府上台,與其強調所謂「大和解」,不如全力將香港政治回歸正常,任何政黨人士,只要能夠遵守、尊重香港的政治底線,特區政府都可以與他們開展合作,包括建立恆常的溝通機制、積極吸納其有用建議等。而泛民也應該改變以往的敵對態度,沒有必要動輒擺出開戰的姿態。 

鄧小平1984年6月會見香港知名人士時,提出了愛國者的三個標準:一是「尊重自己民族」;二是「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三是「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這三個標準正正構成香港的政治底線,只要認同這些底線,認同基本法、「一國兩制」,特區政府也可以與其合作。只要特區政府顯示合作的誠意,相信泛民也會積極互動。始終,香港主流民意厭倦對立,期望能夠止息政爭,這股民意泛民不可能不看到。要他們變成建制派當然不可能,但爭取成為合作的力量卻是可以做到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市民除了透過媒體接收政府資訊外,更希望能夠與林鄭月娥有直接對話的機會。深入社區與市民直接對話固然重要,網上直播聆聽市民的意見也不容忽視。對比直接落區,網上直播其實相對容易,小編只要準備攝錄器材和場地,林鄭月娥便可隨時隨地在Facebook接觸數以百萬網民。

    張景宜  201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