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湯家驊意欲何為?論回歸後行政會議定位的變化

2017-05-23
Harry
香港媒體人
 
AAA

tong1.jpg
傳湯家驆獲邀加入下屆政府行政會議。(大公報資料圖片)

行政會議的功能、組成及重要性於回歸前後不時引起熱議。近年不少評論認為,行政會議只是行政長官的諮詢單位,也有政界元老表示有關設計和定位已經不合時宜,甚至應當取消。 

近日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表示有意加入行政會議,公開叫板表示如果有人邀請會考慮加入。他認為加入行政會議比起擔任司局長意義更大,認為此舉更能接近其以執政為目標的抱負,以己之長協助政府施政。湯家驊這番言論雖然有點衝動,但也讓公眾關心未來行政會議的組成人選本文集中討論回歸後行政會議的變化,也略略分析湯家驊的真正動機。 

行政會議,根據基本法是協助行政長官決策的最高機構,由行政長官主持並任命成員。主權移交前,行政局是港英政府醞釀政策的地方,當時港督相當重視行政會議成員的意見在決定重要決策,如果港督不同意行政局大多數人決議時,他需要把原因交往英國外交部備案解釋,因此行政局對港督決策有相當影響力。 

回歸後,行政會議只需要向行政長官一人負責。行政長官如果不同意行政會議大多數人的決議時,只須將理由記錄在案,這讓行政會議對行政長官的制約能力減。前行政長官董建華開始一直只視行政會議為智囊團,自2002年董建華推行問責制後,所有問責局長自動成為行政會議成員,部分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也獲邀加入行政會議。而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立法會議員被視為政府在立法會的代表,用作日向立法會箝票的職位,民建聯﹑自由黨、經民聯、新民黨等因此在行政會議中也有一席。 

梁振英曾經在表示,行政會議讓各界別人士,例如銀行﹑法律﹑政黨等的專才入來提供其專業意見,而非作為其所屬範疇的代表。此言一語中的道出梁振英對行政會議的看法,亦符合他「一言堂」的個性。 

簡單而言,梁振英對行政會議的重視程度較董建華更低,行政會議成員作用只是向特首提供意見,而非特首的籠絡對象。 

綜觀兩人任期下,行政會議的角色變得可有可無,每個月例行公事開開會,聽聽領導的指示執行。不少政界人士都表示,在佔領運動期間,多名局長和行會成員希望到現場與學生交流對話,聽聽他們的心聲和意見,但都被個別人士所拒絕。回歸後行政會議實際擁有的影響力和地位愈見低微,到梁振英時代更是存在感極低。 

如今林鄭月娥上場,地位會否提升有待觀察,湯家驊認為他加入行會,有利他和政團民主思路更積極參與施政,大概未必成真。他可以加入後能夠直接向特首反映意見,可以作為一個政治表態,顯示有意於今後的施政為政府護航。這確實有助提升其所屬的政黨的建制取向,或有助其黨今後爭取中間偏建制選民的選票。但另一方面,湯家驊進入行會後特首亦不一定要考慮其意見,特首並沒任何制度上的誘因促使其多加考慮。 

行會成員眾多,更有其他建制政黨,湯家驊的意見大有可能被其他成員所壓過。即使特首不綵納其意見,基於行會保密原則,湯亦只能「啞子吃黃蓮」,被迫繼續為特首的施政護航。若特首施政得民心尚可,但若林鄭如前任的梁特般不得民心,民主思路必受牽連。他最終只能選擇「攬炒」,失去民眾支持。假如到時他如當年田北俊般,辭任行會成員得到民意光環,但後果則是被中央列入統戰上的「黑名單」。 

總括而言,湯家驊加入行政會議是福是禍不得而知, 未來面對區議會和立法會補選,湯家驊的真正目的,大概是想藉著進入行政會議,獲得「建制中間派光環」,協助政團培育人才,發揮影響力,繼續指點江山,一完在公民黨未完的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下屆行會成員平均年齡偏大問題,縱觀中外政壇,都甚少拿從政者的年齡說事
    但是部分立場傾向反對派的媒體拿年齡說事,則有點沒事找事說的意思。

    陳凱文  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