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權:長洲八大廟宇與眾神

2017-06-06
陳天權
自由撰稿人
 
AAA

TEMPLE1.jpg

過去有許多人以捕魚為業,經常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搏鬥,為了希望每次出海都能平安回來,而且網網千斤,所以尋求不同海神保護,尤以天后最為普遍。在長洲這個小島上,便先後建立了四間天后廟,但現今最多島民尊崇的神祇卻非天后,而是北帝。

長洲每年最重要的節慶是太平清醮,目的是酬神和祭幽。長洲打醮所酬謝的神靈正是北帝(又稱「北極玄天上帝」),因此打醮活動名為「玄天上帝太平清醮」。北帝原是星宿神,指北斗七星,後來道教將其人格化,並賦予蕩魔除妖的能力。另外北方在五行中屬水,故此北帝又被視為水神,受到漁民膜拜。北方的象徵物是玄武,這一種蛇龜相纏的靈獸,北帝像腳下常見踏着蛇龜。

北帝的玉虛宮

長洲早期的居民主要來自惠州和海陸豐(統稱福佬),據說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當地發生疫症,有惠州人赴家鄉陸豐元山寺(本稱「玄山寺」)迎請北帝神像到來鎮壓,結果疫症消失。6年後(即1783年),祖籍歸善縣(後改稱惠陽縣)的林郁武發起建廟供奉北帝,惠、潮兩府居民響應合資,建成玉虛宮。後期有潮州人和廣府人出資重建廟宇,北帝漸漸成為長洲最多人信奉的神祇。

玉虛宮位處福佬人聚居的社區,它座落於高台上,呈兩進三開間設計,左右兩側各有偏殿,是島上規模最大的廟宇,被古諮會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廟宇雕樑畫楝,色彩斑斕,屋脊上的剪瓷裝飾帶有閩南風格,廟內更有蟠龍石柱,與香港一般廟宇不同。玉虛宮在2002年重修時,承建商特意遠赴福建購買材料,並找閩南師傅訂造瓦片和青磚,重現與閩南一脈相承的福佬文化。

廟內文物以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位正天樞」牌匾最古老,引證了廟宇的始建年份。門前石柱有一副對聯,刻上:「脈接嶼山後枕香江鍾地結,面朝石古前環翠岫拱天樞」。有堪輿家認為,長洲地形如龍腰玉帶,玉虛宮正枕龍脈,面向石鼓洲,後有港島山脈保護,匯集山水靈氣,是極佳風水之地。

長洲八大廟宇

長洲流傳一故事,話說光緒二十年(1894年)島上發生瘟疫,居民惶恐不安,日夜祈求北帝。此時一名福佬人自稱北帝化身,命人速製肩輿一乘,以利刀作為座墊及踏腳板,載他到疫區。眾人照辦,只見他赤足登座,於長洲巡行一天後,瘟疫全消。至於長洲太平清醮是源於1777年還是1894年的瘟疫,已無法稽考,但神靈出巡相信與上述傳說有關。

後來太平清醮在神靈出巡隊伍中加入飄色,演變為會景巡遊。觀看飄色的市民可能沒有留意,走在前面的有九座神輿,裏面所載神像來自島上八間廟宇。居民抬着神輿穿街過巷,有軀除疫害、保境平安的含意。


之前說過,長洲有四間天后廟,位於北社、大石口、西灣和南氹灣,前三間均始建於乾隆年間,即長洲形成墟市、不同族群開始聚居島上的年代。北社天后古廟建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是島上最古老的廟宇,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大石口天后宮和西灣天后宮分別是二級和三級歷史建築,前者於2013年經歷祝融之災,部分結構受損,閉門重修了兩年多,至2016年才再度開放。

TEMPLE2.jpg

島上另外四間廟宇是北社的玉虛宮、中興街的洪聖廟、觀音灣的水月宮(即觀音廟)和山頂道的關公忠義亭(即關帝廟)。玉虛宮亦建於乾隆年間,地位居八間廟宇之首。洪聖廟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落成,供奉南海之神洪聖,屬二級歷史建築。始於清中葉的水月宮曾於1962年進行重建,關公忠義亭則建於1973年,外貌較為新穎。

請神與出巡

這些神廟分布在長洲不同方位,涵蓋了民間較多人信奉的神靈。至於眾神在長洲傳統居民心中孰先孰後?若有觀看太平清醮舉行前的迎神活動,以及打醮最後一天的會景巡遊,便可得知答案。

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人員在起醮之前(農曆四月初五)會聯同喃嘸道士到島上主要廟宇請神,載到北帝廣場的神棚安奉,目的是觀賞神功戲,同時接受善信香火。他們最先迎接的是玉虛宮兩座北帝像,一個來自港島太平山區,一個屬於長洲本土。據說長洲太平清醮源於太平山區的海陸豐居民,因此玉虛宮內供奉了太平山玄天上帝像。

值理會成員請了北帝像出廟後,再到鄰近的北社天后古廟迎請天后,之後抬着兩座神輿在福佬人社區巡遊一圈,才送到神棚安奉。之後兵分兩路,到較多廣府人居住的中興街,迎請天后和洪聖。下午再分別到南氹天后宮、水月宮和關公忠義亭請神。位置較遠的西灣天后宮,則由當地居民自行將天后像經水路送至神棚。一眾神像在神棚內的排列位置,亦引證了它們在居民心中的地位。

TEMPLE3.jpg

農曆四月初八的會景巡遊,由長洲各神祇率領進行。領頭的是太平山玄天上帝,後面依次是洪聖、西灣天后、大石口天后、南氹天后、北社天后、觀音和關公,壓尾是長洲北帝。巡遊結束前,抬着神輿的壯漢以奔跑方式走完最後一程,把神明逐一送回神棚。

由此可見,北帝是最受重視的神靈,甚至被認為長洲的保護神,太平清醮正是以北帝為中心的祭祀活動,但島上其他族群的信仰亦受到尊重,一同請來參與。

島上居民除了在每年農曆四月初六至初八舉行太平清醮外,亦在農曆三月初三慶祝北帝誕,在玉虛宮前搭棚演戲。反觀天后誕,在長洲不算熱鬧,只有西灣天后宮有演戲酬神,大石口天后宮搭戲台唱粵曲,其他兩間天后廟則沒有特別的賀誕活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及圖片獲《灼見名家》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 相信很多人一聽到三年零八個月這個名字,都會聯想這是抗日戰爭時香港被日軍佔領以及統治的時期。在香港淪陷之前,其實港英政府曾經作出頑強的抵抗,令到日軍本來打算以一星期就攻陷香港的計劃,被守軍硬拖至十八天才攻陷,後世稱為「十八日戰爭」。本文旨在述說香港義勇軍可歌可泣保家衞國的事蹟。它的組成來自香港不同種族居民,規模雖小,卻發揮強大作用,甚至在戰後被港英政府公布御賜「皇家」榮銜。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