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寧:歷史文件與現實意義
以史為鑒,不僅可以知興替,更有助解決現實問題。中國與印度在邊境軍事對峙已一個多月,這場危機將向何處去無人能知,可以知道的是,今次對峙與以往的不同,以往發生於有爭議地區,結果是雙方同時撤軍了事,今次對峙的地點是中印雙方唯一確認的中國領土之內,印度入侵中國毫無疑問。
中國外交部日前發布一份重要外交文件,再次援引一八九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敦促越界的印度軍隊退回邊界線印度一側。該條約由當時的印度宗主國英國與大清王朝簽訂,確認洞朗為中國領土。印度獨立後,印度政府多次承認這一條約。因此中方特別有底氣,強調不是中國的領土,一寸都不會要;屬於中國的領土,一寸都不能丟,必要時會採取一切措施維護領土主權。
今次為文並非旨在討論中印邊境衝突,而是想探討,既然一百多年前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仍然有效,那麼簽署僅三十多年的中英聯合聲明,是否已經過時?事實上,中英聯合聲明的有效性問題近年一再被提起,不僅關係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實踐,也儼然成為中英矛盾的一個熱點。
一九八四年,中英雙方經過十多輪的談判後,終於就香港前途問題達成協議,確認英國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交回香港主權,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中英聯合聲明由中國總理趙紫陽及英國首相戴卓爾在北京簽署,時任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等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香港從此進入十三年半的過渡期,而根據此聲明精神起草的基本法,於一九九0年正式公布。
回歸後香港諸事不順,一國兩制不斷遭到挑戰,反對派固然一再批評中央違反中英聯合聲明,英國欲證明對香港有未盡的責任,也不時借聲明說事,這令北京頗不高興,批評英國對香港事務說三道四,干涉中國內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早前指出,中英聯合聲明作為一份歷史文件,不具有任何現實意義;英國對於回歸後的香港,沒有主權、治權及監督權。英方則針鋒相對,重申中英聯合聲明是一份有法律約束性的條約,已在聯合國備案並繼續有效。
中英雙方就聯合聲明的時效性各執一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必須指出的是,與過去西方列強強加給中國的諸多不平等條約不同,中英聯合聲明不僅是中方努力爭取的成果,更是以和平方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典範。英國藉聲明插手中國內政,其實並不代表條約本身有甚麼問題,正如有人拿菜刀犯案,是否在懲罰兇手的同時,連菜刀也一併禁止?
人們也會質疑,中印邊境問題上,中方要求印度尊重歷史文件,為何在香港問題上,中方卻強調歷史文件已完成使命,變成廢紙一張,這是否自相矛盾?
類似的困境其實還有不少。台灣當局最近決定將「開羅宣言」剔出中學歷史教課書,引起很大爭議。開羅宣言規定,日本必須將侵略自中國的領土包括台灣在內,全部歸還中國,這是國際社會承認台灣屬於中國的法律性文件,而台灣民進黨政府出於搞台獨、推動非中國化的需要,否認開羅宣言是其內在邏輯。北京已就此作出反擊,強調開羅宣言作為歷史文件,仍有現實意義。
的而且確,歷史必須被尊重,歷史文件仍有現實意義。開羅宣言如此,中英西藏邊界條約如此,中英聯合聲明亦不能例外。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又強調依法治國,依法治港,對待歷史文件應更加謹慎,應避免予外界如此印象:以實用主義對待歷史,有用的就拿來,不喜歡的就是棄如敝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