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國偉:加快屋邨重建刻不容緩
美東邨其中兩座大廈計劃重建。(政府圖片)
房委會最近擬就黃大仙美東邨其中兩座大廈進行重建,預計會於2020年清拆,對於重建安排筆者表示支持,畢竟屋邨樓齡高、結構老化,樓宇狀況每況愈下,令人擔憂,及早重建可為居民提供改善居住環境的機會,但對於房委會重建屋邨的整體進度緩慢,感到相當失望。
其實,房委會在屋邨重建的策略上過去有很大變化。早於1988年,房委會推出了大規模的“整體重建計劃”,概括了57個徙置大廈屋邨以及前政府廉租屋邨,涉及566座樓宇及近63萬名公屋居民。房委會以五年為期和每年向前滾動的模式,拆卸舊屋邨,分階段改建成現代化的樓宇,但計劃於2009年結束。代之於2011年通過了“重建高樓齡公共租住屋邨優化政策”,把屋邨重建的門檻進一步推高,改為須符合四個原則,包括樓宇結構狀況、修葺工程的成本效益、重建屋邨附近的遷置資源,以及原址重建的潛力等,令屋邨重建的步伐大大拖慢。
房委會於2014年,公佈了22個非拆售高樓齡屋邨的重建檢討(文件編號:HA6/2014),得出的結論是,從結構安全或修葺等經濟效益的角度而言,現時並無特別需要重建該22條高樓齡屋邨,但長遠而言,在物色合適的遷置資源時,才會決定重建個別高樓齡屋邨的可行性及籌備具體的實施計劃。
美東邨其中兩座大廈計劃重建。(政府圖片)
從22條屋邨中,至今只得2條屋邨有重建計劃的安排,數目不足一成,比例相當低,而有18條屋邨樓齡達40年,佔八成,當中更有7條屋邨已超過50年。而以華富邨為例,政府預計首批重建遷置單位會於2025年落成,而整項重建計劃要到2034年才完成,前後需要17年時間,重建時間相當長;而且,大部份高樓齡屋邨位處於市區,由於市區的公營房屋用地短缺,若再把重建計劃拖延,只會令日後重建“難上加難”,問題積重難返,必須正視。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東邨重建計劃中,房委會除了考慮上述四個重建因素外,特別提出由於是次重建規模不大,不會保留大量單位作遷置之用,仍有不少單位撥予編配輪候公屋人士,故作出重建的決定。筆者擔心,這是企圖在現有的原則上再行“僭建”,顧慮更多,令重建更遙遙無期。
誠然,目前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重回4.7年的新高,房委會馬不停蹄地“追數”,以趕回“三年上樓”的承諾,但重建屋邨的責任也絕不能忽視。筆者認為房委會日後新建公屋項目若毗鄰這些屋邨,應把重建定為優先考慮的策略,例如,房委會擬於觀塘宏照道興建約4,000個單位,毗鄰坪石邨、彩虹邨,又如於前葵涌已婚警察宿舍興建約900個單位,鄰近荔景邨、麗瑤邨等,這些公屋項目有很大潛力協助舊邨重建,值得考慮。
重建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遷置資源。在目前房屋土地供應短缺的情況下,要覓得具規模的土地用作重建是不切實際的。即使如白田邨、華富邨等,都免不了以分階段逐步原址重建的方式進行,雖然痛苦,但也是無可奈何的辦法。重建規劃,總是必須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