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香港電台 是時候改變了

2017-08-29
梁和
美資金融公司資訊科技總監
 
AAA

rthk1.jpg
(橙新聞資料圖片)

新政府上場講求新思維,希望可以帶領香港發展找尋新出路。新思維未必一定要全面由零做起,其實好好運用自己手上的資源,亦可以發掘出寶藏。香港電台是其中一個寶庫。 

香港電台過去曾討論過公司化,但最後無疾而終。目前港台仍是公營廣播機構,每年由政府庫房取得經營開支。但隨著香港電台需要經營數碼電視頻導,雖然擁有更多宣傳渠道之餘,港台卻欠缺足夠資源好好利用。要解決這個困局,政府應利用新思維,再將港台公司化提上日程。 

可出售節目版權或適度接受贊助

林鄭月娥在參選期間批評港台節目唔掂,港台工會隨即反駁是因為政府無提供足夠資源,變成一人做兩至三個人的工作,影響節目質素。如果單從資源角度考慮,若果政府放寬部分限制,港台不愁開源之法。單是出售歷年節目的版權,向商業機構提供新聞資訊,甚或有限度接受贊助製作節目,或者讓港台有更大彈性與商界及海外機構合作,運用更多的資源製作高質素劇集賣埠等等。既可以讓港台有更多發揮創意的空間,吸納新的資源的同時亦可以減輕政府支出的負擔。 

港台開源,無可避免觸及港台定位問題,它是否仍需擔任推銷政府政策的責任?會否導致港台變成商業導向影響質素?當中公務員系統的職員如何處理?這些問題都並非無法處理,只在於政府與港台有無決心平心靜氣,解決目前「陰陽怪氣」的狀態。 

以英國廣播公司 (BBC) 為例,它也並非全部與商業絕緣。尤其是BBC近年與英國政府不咬弦,製作的節目在走大眾化和商業化的路線,也有不少節目趨向娛樂化。雖然英港兩地有著截然不同的監管政策及文化差異,但港台內部的管理層應該有勇氣擴闊探討空間,勿死抱硬原則或既想要政府資助的穩定,又要無限的創意空間。相反應先爭取在資源上有更多的談判籌碼,同時確保節目在面向公眾與符合公眾利益之間,能夠在中間取得平衡。 

參考新加坡媒體企業化進程

另外一個契機是未來「一帶一路」政策下,一個強大,在地區上具影響力的香港電台,或有助香港或中國政府取得更大的宣傳效能,有助中港走出去。這或許可以參考一下在東南亞地區甚有影響力的新加坡廣播媒體。它是由政府部門發展到法定機構,再邁向企業化機構。過程中,不願到私人企業的員工,可以轉職到政府管理媒體的部門工作。新加坡政府銳意打造具影響力的傳媒,將兩個廣播牌照合併,減少內耗,目標向海外發展,使新加坡成為新的媒體中心。最近興建了新的媒體中心大樓,相信港台員工看到必然會羨慕。新加坡媒體得到政府的補貼,不少也用在少數語種的服務上,而且亦會與周邊地區的廣播公司合作提升節目質素。 

香港電台過去一直以高公信力,定位較獨立見稱。若果政府能以新思維為香港電台打造一個新定位,拆牆鬆綁,香港電台的製作絕不會較新加坡輸蝕,也絕對有能力走出香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