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星洲金融已向FinTech宣戰 香港應如何備戰?
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FinTech)之勢席捲全球,不少科技創業家和行內專家都不約而同的指出,FinTech將對經濟金融作翻天覆地的改變。更甚者,FinTech或會令成千上萬的業內人士失業,大部人每天的工作都將被科技取代。面對來勢洶洶的FinTech浪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選擇嚴陣以待,盡早做好準備,務求做到轉危為機。
星洲展開金融轉型計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大約月前決定推行金融業轉型計劃,希望可以提升新加坡於亞洲甚至國際金融業的地位。隨著科技發展,金融業面臨轉型的危機,而這個計劃正正希望能幫助業界人士轉型和適應新形勢。計劃指出,希望金融產值能達至每年4.3%增長,及創造1000個金融科技的新空缺。除了積極為業內人士提供培訓和求職指導,星洲政府亦為FinTech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例如帶頭投資本地市金融科技項目、鼓勵金融業採用電子支付和研發分布式分類帳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
金融經歷數個朝代 變幻原是永恆
以香港七十年代為例,香港的工業已十分蓬勃,整個經濟和社會系統開始穩定而轉向高產值發展,金融業漸漸成為資金流向的地方。當年還沒有大量高科技的電腦或程式幫助,股票交易所經紀需要以粉筆在黑板上紀錄交易。交易現場水洩不通,熱鬧非常。不少名人都是在這個英雄地發跡,例如有當年任職股票經紀的蕭若元。一直發展下去,大家應該記得,電視中港交所交易大堂坐滿「紅背心」,在電腦前「落盤」的畫面。到了2017年10月,大部人都透過手機、電腦等平台進行網上電子交易。港交所亦決定關閉及翻新交易大堂,證明其歷史使命已完成,亦證明了需要大量人手的金融時代已經過去,—人金融業從來都在不斷的演變。
香港金融急起直追
一直以來,大家都很自然將香港和新加坡作比較。無可否認,新加坡近幾年在金融和創新科技的範疇中有很不錯的成績,更有人認為新加坡已超越了香港的地位。雖然如此,香港金管局最近就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就於新加坡交換諒解備忘錄,合作開發「全球貿易連接網絡」,及運用DLT構建跨境金融基建,藉此推動兩地以至全球的貿易及金融數碼化。在互聯網和全球化的年代,惡性競爭已不能將生意做大,因為現在的擂台包含全球各地無數好手。相反,合作和共享才能將「餅」做大,做到「你好我好」,運用資訊科技將市場中的潛力釋放出來。因此,香港的出路應該是在發展金融貿易數碼化的同時,積極和其他地區緊密合作,藉以發揮香港自身獨有的優勢。例如,只要香港的金融基建做得好,類似前幾次的「北水南下」和內地旅客來港以電子支付等例子,將會是香港金融業的重大發展機遇,亦讓香港發揮自身作為面向世界的中國城市的獨有優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