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偉:「土地大辯論」做嚟嘥氣 其實討論一項就夠

2018-05-04
 
AAA

10153367_956572.jpg
圖:資料圖

經過長達7個月的研究,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正式展開為期5個月公眾諮詢,其中提出18個土地供應選項,讓市民提供意見,從而希望凝聚共識,為香港尋覓土地、興建房屋,根本上解決房屋問題。

只不過,「土地大辯論」一開始,社會和輿論的關注只是聚焦在若干個具有爭議的選項當中,例如探討「維港以外近岸填海」、「公私營合作」、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利用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作其他用途」等等。事實上,要在五個月的時間內,把上述提到的這幾個土地發展選項,讓社會各界凝聚共識,其實談何容易。更不用說有些選項其實早在社會上討論了多時,卻一點共識都沒有。

現實的情況是,「土地大辯論」一開始,社會各界已經針對部分議題吵得不可開交,港府也只能應接不暇,這麼看來,「土地大辯論」提出多達18個選項,是港府為自己挖坑,認真「嘥氣」,按照目前討論的氣氛,相信屆時諮詢結束,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也不可能提出一個令社會整體滿意的方案。

在筆者看來,18個土地選項只要討論上述提及的幾個選項即可。而當中,從短期而言,筆者認為「公私營合作」是最為可操作的。而長期而言,填海以及開發郊野公園則是不可避免的選項。

10094782_959827.jpg
圖:資料圖

目前本港的公屋輪候冊即將衝破30萬大關,輪候時間長達近5年之久,而樓價只升不跌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惟有「公私營合作」才能夠在短期內有效率和大規模的增加公營房屋的供應。

針對「公私營合作」,目前各界擔心的是是否會形成「官商勾結」,不過,這一點爭議也是最容易得到解決和達成共識的。因為,只要尋找到技術上阻斷「官商勾結」的方法,這個爭議就不是爭議,更何況「公私營合作」由來已久,補地價機制已被證明是行之有效。

有人認為,港府大可利用土地收回條例來收回地產商手頭上的農地,不過,一方面,此舉將把政府拖入到繁瑣的司法程序之中,耗時耗力;另一方面,奉行市場經濟的香港,動不動就採取類似方式收回私人土地,對自身營商形象將造成破壞。

可以說,「公私營合作」發展土地,是一個大家都不想做,但卻不得不做的方法。在香港市場經濟的體系下,私人開發商坐擁了大量的農地,他們控制了市場,現在,惟有港府凝聚民意,敢於擔當,香港的土地問題才有可能改變局面。

 

文章原刊於《橙新聞》,本網獲授權轉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對比林鄭月娥的東大嶼計劃,土供組的建議有意無意地,更加全面地及策略地降低新界農地及原居民用地的價值。一邊覓地解決香港房屋問題,一邊針對地產商過去多年於新界囤地的後遺症。

    劉信  201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