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妖魔化公私合營 能加快土地供應嗎?
在土地大辯論當中,不同政治派別的焦點均落在粉嶺高球場和公私合營的問題,大家爭喋不休,鬧得你死我活。反對公私合營者,更提到這個方向助長「官商勾結」,地產商可以從中獲得巨利,延續既得利益集團體制。他們認為政府先落實發展棕地,收回粉嶺高球場建屋,不應採用公私合營制度發展土地。
雖然香港現時總體單位數目,比現時家庭數目還要多,不過,隨著人口自然增長、外來就業人口增加,以至年長家庭成員成家需要,未來十年單位供應其實趕不上這些需求的總和。要保障香港有足夠的單位供應,採取公私營合作的好處是政府可以與發展商共同發展他們手中的土地,而且亦可以借發展商之手,興建更多房屋。政府也可以利用契約條款,要求發展商提供合理面積、標準配套的單位,為住戶提供優質的設施和管理服務。而現時反對者要求政府收回發展商的土地儲備,由政府獨力興建,只會減慢房屋,尤其是公營房屋的供應。市民只會得不償失,而樓價亦會因供應問題而居高不下,更難令有需要的人「上車」。
強制收回土地恐得不償失
現時對公私合營的討論,其實已經是一種各派抱有既定立場的討論,尤其是反對者不論公私合營如何落實,都只會提出反對,甚至妖魔化成「官商勾結」的問題。這樣的公共討論處理不了香港的土地和房屋問題,反對公私合營亦不可能改變政府對棕地運用的態度。現時發展商擁有不少土地儲備,而不少都是它們以真金白銀購買,雖然投資不一定有回報,但最少也不應充公私人財產。相比私營自身,公私合營其實會減低發展商的利潤,公私合營的模式對政府好處多於發展商,妖魔化這發展模式對任何一方都不公平。
城市發展不能只出現公共房屋,亦需要有不同發展商、企業和市民興建的房屋,以促進香港的發展多元化,以及製造不同類型的房屋供應滿足市民需要。只是在現時樓價急升,香港人置業負擔沉重的情況下,只有政府多建公屋才可以滿足現時市民的需要,確保本地居民可以以合理的價錢購買合適的單位作居住用途。隨著息口回升,相信本地樓價也不會再如往年以往居高不下。香港人亦應共議未來的土地和房屋規劃,為將來的城市規劃定下根基。而大家亦不應再妖魔化任何一個土地供應選項,否則將來的一切發展只會繼續原地踏步。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