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如何推動公私營合作增加供應?

2021-10-05
梁和
美資金融公司資訊科技總監
 
AAA

 22.jpg


近日新政團「 香港新方向」推出了一系列的房屋和土地政策建議,當中頗為新穎的看法是,讓政府收購和買回發展商部分農地,並將他們改為以發展公營房屋為主的項目。政團認為,他們提出的方案,動用3,000億財政儲備購入農地,將有望提供約100萬個住宅,而且也可以興建大量的青年房屋。香港新方向的成員也提到要把香港的公營和私人房屋市場分開處理,並且大幅度改革土地開發模式。
筆者認為,香港出現新政團是好的現象,而且看上去他們聚集了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提出了一些建制未有想過的方案和建議。但是從實際操作層面上,難度極高,而且也需要大幅度擴大政府相關部門和房委會的編制,才能達到政團的建議和目標。
反之,如果下屆政府和議會能夠開放性討論公私營合作的模式,讓發展局和運房局拿出決心和詳細計劃,聯同發展商一同開發和平整農地,並參考英國、南韓的做法,讓發展商合理地發展項目,增加部分地積比,然後撥出部分土地,讓政府開展公營房屋項目,會是不錯的選擇。
我們看到倫敦有一些住房,把私樓和公屋單位拼在一起,住戶之間其實不知道誰是公屋戶,誰是業主。舉例說,如果未來要開拓新界東北的土地,大可以按7:3,或者6:4比例,讓發展商補地價後,提升一點地積比讓他們合理地發展私樓項目,然後劃出部分土地讓政府興建公屋。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帶來新的社區發展,善用為了新區而設的交通基建,以及能夠促進社會融和,也有望做到社區自給自足的功效。其實類似的模式曾經應用在新市鎮的發展,大家看看東涌的發展有目共睹,不同階層的市民能夠各取所需,在不同的區內商場、公園、社區中心遊走,而且社區內也有足夠的商業活動和就業機會,讓住在東涌的市民在原地就業。
要真正做到香港持續土地和房屋發展,需要的不是激進的土地收回計劃,也不能夠完全透過賣地和覓地,把房屋發展分開由政府和發展商各自承擔和處理。政府相關部門如發展局,運房局和規劃署,理應聯手起來進行先導計劃,並認真審視歷年來發展商提交過的公私營合作項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從而研究出哪些項目最有利於解決當前的房屋問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筆者建議公私營合作建屋造地刻不容緩,土地方面發展商都應主動接受政府邀請合作造地,減少細碎土地發展而增加具遠見之區域性發展。

    陳承宇博士  20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