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芹:讓教育與未來接軌 可由通識科做起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的一份報告,在全球最能跟上未來的城市裡面,北美城市與歐洲城市平分秋色,亞太區入圍的城市較少,香港更是 30 名不入,對於未來經濟的發展,在教育、科技發展、人才培訓、氛圍培養方面,我們又可以從何入手呢?
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經濟經濟急速轉型是不爭的事實,當中從教育著手可說是最根本的一個方案。環觀現時香港的教育制度,通識科是最能夠接通學生與世界的一個科目,對於培養學生成為未來世界公民份外重要,但現時的教學資源又是否足夠呢?學生和教師又有何評價?
早前青協創研庫進行了一項關於高中通識科教學與評核的研究,發現逾 94.4%及 83.3% 的受訪教師和學生認同通識科有助提升其多角度分析的能力,但對於教學方法,學生和老師就有不同的意見。
現有通識科未能提升知識基礎
教育就是作育英才,通識科的宗旨也是希望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看事物的角度,連繫不同學科的知識,開拓年輕人視野,提升學生對文化、時事和世界形勢的認識。可是,通識科探討的問題往往牽涉複雜的概念和多變的議題,讓教師和學生都有吃不消的感覺。而缺乏知識基礎的論述,也會變成浮光掠影式的學習,未能提升學生的知識基礎。所以,教育局實可與本地大學合作,為現有通識單元編撰「知識概念基礎」,協助通識科教師在中四初期教授,協助學生連繫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提升慎思明辨的能力,打通學生學習的思路。
與此同時,與本地大學合作營運一所具認受性的「通識資源中心」,按通識科不同單元,搜羅不同角度的文字、數據及影像資料,按各個研究議題分類整理,也是一個有助提升教學效能的方法。舉個例說,早前有研究資料顯示,2030年亞洲將擁有30億中產階級人口,比北美多10倍,比歐洲多5倍,我們可以怎樣認識周邊地區的發展呢?現時的教學資源又是否足夠呢?在提供資料的同時,我們又能否多帶學生出外走走,認識外邊世界最新的發展呢?這些通通都是提升學生應對未來,促進學習的方法。
而除了學生方面,處理教師在實踐高中通識科面對的挑戰也十分重要。財政司司長於預算案提出增撥20億元經常開支,以進一步實踐優質教育,措施包括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實可以考慮投放部份資源予通識科教師的發展,不論是增撥資源聘請專項的教學助理,還是提升教師的培訓,都是有助實踐優質教育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