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事‧情》薄扶林都有歌德式古堡 摸門神會厄運纏身!
薄扶林一帶以前是森林,古稱「百步林」,又被稱為「薄鳧林」。薄鳧(音:扶)是一種雀鳥,在百步林棲息,因此有這個名字。不過,由於薄鳧的寫法太僻,一度被改稱為「博胡林」,後來就慢慢變為「薄扶林」。
薄扶林背山面海,成了英治時期英商喜愛的居住地,1861年,蘇格蘭航運商杜格拉斯買下了一個小山丘,並興建了一座古堡做他的居所和辦公處。杜格拉斯堡揉合了都鐸及哥德式建築風格,古堡後來分為兩個部分:一部份由法國傳教士在1875年改建為伯大尼修院,照顧年老和患病的傳教士,再在2002年租予香港演藝學院,改建為其電影電視學系的校舍。
另一部份則在50年代改建成香港大學的學生宿舍,相傳摸過古堡前的四不像雕塑,就會帶來不幸。
薄扶林本來只是一個村落的名字,後來才成為一個分區的名稱。薄扶林村很早便有人居住,據說在清朝康熙年間,吳三桂和其他兩個明朝向滿清投誠而封了王的叛將造反,史稱「三藩之亂」,那時約有二千多人從其他地區避難到此,成為港島最早的原住民之一。
薄扶林村保留了不少傳統風俗,包括中秋節舞火龍。中秋節當晚,薄扶林村村口會擺放一頭高3米、長10米的巨龍,讓市民親手於龍身插上線香,祈求身體安康。另一條由禾草紥成、長達80呎的火龍亦會插滿香燭,在村前進行點睛儀式,然後由壯士撐起,追隨「龍珠」舞動疾走,穿梭薄扶林村,並在村內伯公塔和李靈仙姐塔前進行拜祭,為村民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