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收地困難多籮籮 填海再造簡又妥
房委會最近公佈了公屋輪候數字,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又進一步延長至5.5年,創近19年新高。公屋聯會甚至估計,輪候時間突破6年指日可待。更雪上加霜的是,未來的公營房屋建屋量將會持續下跌。由本年度的目標2.71萬,降低至2022至2023年度的1.48萬。對於正在輪候公屋的近27萬宗申請人士而言,有關的數字確實使人進一步絕望。
面對日益嚴峻的土地供應問題,施政報告提出了「明日大嶼」的發展規劃。本人過去在不同場合,均表示對方案的支持。有關計劃提出後,社會有很熱烈的討論。有人認為填海的成本太高,擔心尾大不掉;有人又認為會破壞環境,影響生態平衡。但總不能否定土地供應問題,已迫在眉睫。若當下放任討論而毫不作為,無論這一代還是下一代,都是沒有好處。
最近發展局局長在立法會上的一番言論,很值得公眾重溫。當中的說話有理有據,有助於公眾進一步了解填海的好處。
不涉收地 時間上較易預算
首先,與延宕多年的新界北發展規劃相比,填海計劃更易預算出落成時間。現時政府正進行的四大擴展區,從規劃、諮詢、申請撥款以至收地,每個環節均遇上種種的困難。以古洞北及粉嶺北為例,雖然早在十年前已經開展規劃,但至今一屋未建。如果大家沒有善忘,民間團體組織了不少的反對行動,部分議員更在議會中拉布阻礙,亦是項目被拖延至今的原因之一。可見凡涉及收地發展的行動,政府均會面對不少的阻礙。相反,政府若能以填海造地,由於不涉收地,面對的阻礙自然較少。現時政府提倡「明日大嶼」的第一期填海計劃(交椅洲人工島),以7成公營房屋的比例推算,最高可提供18.2萬伙單位。有關的數字,遠多於現時進行四大擴展區的12.9萬。但不同的是,填海不需面對傳統收地上搬遷及賠償等煩瑣的問題,時間表相較容易預算。
再者,有關的填海計劃可追回落後的公營房屋建屋目標。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政府每年公營房屋建屋目標平均約為2萬8千伙。文首提到本年度政府的落成量為2.71萬伙,已經比本年目標相差900伙。未來數年更會進一步下降,直至2022至2023年度更只有1.48萬伙。填海計劃第一期的交椅洲項目,以最高18.2萬伙公營房屋作計算,已佔10年建屋目標中的6.5年之多。由此可見,項目落成對於政府的建屋目標,具有重要性的地位。
新界西居民另一就業選擇
最後,新填海區可以進一步理順新界西的交通網路,並使人口分佈更為平均。新填海區將被打造成第三個核心商業區,特別讓新界西的居民,在中區及九龍東之外多一個就業的選擇。而且因應新發展規劃,新界西的居民日後更可透過大嶼山與交椅洲的連接路前往港島西,減少現時依賴屯門公路的問題。對於分散人流車流,具有策略性的規劃。
雖然填海計劃有多種好處,但要使項目順利推行,政府需要進一步解答公眾的一些疑慮。例如漁農業界的朋友,十分擔心填海對附近水質的破壞,憂慮對其生計的影響。但我相信,每一個問題總有其解決的方法,高材生的特首不難交出一張滿意的答卷。
千里之地,建於當下。社會是時候放下矛盾,為下一代建立土地的願景,並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