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事‧情》沙頭角日月同輝 中英街神秘之地
「日出沙頭,月懸海角」沙頭角這個名字,就是源自這兩句詩。
清朝時期,一名大臣來到該地視察。清晨,當官吏登上梧桐山時,只見到遠處的地平線上,一片銀光閃閃的沙灘之端,火球般的太陽正從東邊冉冉升起,此時,月亮仍舊懸掛在西側的海角。面對眼前美景,他忽發雅興題詩:「日出沙頭,月懸海角」,於是該區便有沙頭角之稱。
相關文章:
《香港事‧情》打鼓嶺撃鼓抗敵 禁區內藏隱世歷史建築
《香港事‧情》粉嶺原名「粉壁嶺」 邊位公主曾下嫁?
沙頭角的「禁區」歲月
英國在1898年租借新界時,將沙頭角一條河流劃為中英地界。1951年,由於邊界偷渡客及走私客猖獗,香港政府於是將此地區列為禁區,禁區居民出入必須出示禁區紙,到訪的親友就須由沙頭角居民擔保,才能得以進入接壤深圳的沙頭角禁區。而自從劃為禁區後,沙頭角就彷彿與外界隔絕,發展停頓下來。
直到2012年,沙頭角部分地區逐步解禁,吸引不少人到沙頭角旅遊、行山,一窺它神秘的面貌,但沙頭角墟及中英街至今仍是禁區。根據《香港法例第245章公安條例第38條》,任何人士如未持有有效的禁區許可證出入禁區,一經循簡易程序定罪,可被判罰款$5,000及監禁2年。
中英街「一街兩制」
提到沙頭角,就不能不提中英街。中英街原名「鸕鶿徑」,是位於沙頭角內的一條街道,全長大約250米,一側是香港,一側是深圳。街道中央豎立了界碑,是中英雙方在1899年勘定陸界時所訂立的界線。原是木椿,寫上「大清國新安縣界」。1905年換成石碑,合共20塊,分布在沙頭角至蓮麻坑一帶的禁區。
在「一國兩制」的背景下,這條街也呈現出「一街兩制」的風貌,時不時能看到香港和內地的邊防人員並肩而行、相互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