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陳太訪美,反而害了泛民

2019-03-30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福山智庫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chan1.jpg

日前,香港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連同泛民立法會議員郭榮鏗及莫乃光,接受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 (NSA) 邀請訪美,並分別跟NSA官員、美國副總統彭斯以及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會面,討論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施情況及人權問題。陳太訪美惹起親建制媒體及內地官媒的抨擊,指責她「告洋狀」,做法令人鄙視。

建制的抨擊,反而抬舉了陳太

不諱言的說,這類帶有政治表態形式的口誅筆伐,只能贏得建制派支持者或「藍絲」的認同,卻不能發揮拉攏泛民支持者或「黃絲」的功效。畢竟,香港在回歸後依舊維持着過去的殖民地教育模式,大部分「黃絲」都在教育的過程中,接受西方所宣揚的政治意識形態,甚至相信美國真的跟她過去的宣傳一樣,是維護全球秩序的「國際警察」。同時,中港矛盾又在融合的過程中不斷加劇,致使部份「黃絲」出現了身份認同的危機。

當然,自特朗普上台之後,大肆施展其不擇手段的馬哥維利式 (machiavellian) 權術,美國過去一手建立的「國際警察」形象,亦差不多被他親手摧毀。然而,即使再沒「黃絲」相信美國是「國際警察」,但是泛民作為反對派,不少人都把中央和港府視作政敵。在「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心態影響下,他們只會視三人訪美,是爭取外來支持,為泛民贏得抗爭和政治籌碼的手段。國家和本土利益會否因此而受損,倒不是他們關心的事。

在這樣背景之下,建制派媒體越是口誅筆伐,越是使到「黃絲」認為陳太的「告洋狀」產生效用,相信美國的《香港政策法》是中央和港府的軟肋,相信中央和港府其實「害怕」美國修訂《香港政策法》,從此不再視香港是獨立關稅區。他們又會認為,美國修改《香港政策法》將觸動香港商界的奶酪,而商人從來都是口頭愛國、有奶便是娘,只要撼動香港商界的利益,中央便會讓步,放棄本已劃好的一國兩制紅線。

訪美已成了泛民唯一的政治本錢

更重要的是,所有泛民政客及其支持者都知道,跟外國官員會面,已成了泛民展示政治肌肉的唯一本錢。因為泛民自2014年的佔領中環失敗之後,已暴露了他們的政治底牌。泛民根本沒能力、甚至是害怕發動暴力抗爭,這也解釋了他們在2016年旺角爆發騷亂之後,為何跳出來切割。佔中失敗亦打破了他們「上街政府便會跪低」的神話,遊行參與人數和籌款數字近年不斷下跌。

是故,他們必須借訪英訪美,證明他們能影響國際輿論,是一股不容小覷的政治能量。問題的關鍵是,陳太今次訪美,反而暴露了泛民的無能。她雖接受了不少美國高層會面,但實際上不過是「俾面派對」。對陳太和泛民來說,只有說服美方相信「一國兩制」已經名存實亡,使美國真的修改《香港政策法》,才能算是實質成果。可是整場行程,除了看到陳太不斷「轉述」各個美國官員如何關心香港「一國兩制」之外,便什麼都沒有了。

美國國務院報告,打了陳太一巴

最諷刺的是,正當陳太以為今次訪美,能夠展示自己政治肌肉之時, 美國國務院公布了2019年的《香港政策法案》報告,確認了維持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聲稱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自治程度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維持足夠的自治程度,足以支持維持美國香港關係法下的特別待遇。這份報告的出爐,如同狠狠地打了陳太一巴掌,更讓港府和中央明白,其實陳太和泛民在美國面前,根本一點牙力都沒有。

如此說來,陳太今次訪美,不但暴露了美國根本不把泛民當作一回事,亦反映了美國在《香港政策法》問題上,其實只會關心自身的國家利益。事實已經證明,美國所謂的關心香港一國兩制,只不過是拋中方浪頭的話術而已。當美國最大的貿易順差,便是來自香港,每年高達310億美元之時,他們又怎有可能不承認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對於香港新的政治環境和選舉生態,非建制派顯然並未能適應,心底裡仍然是排抗新的選舉制度,但同時,完善後的選舉制度,絕不可能是「一時」之制,將會一直沿用並成為香港政制發展的「新路徑」,這意味拒絕接受新選制,不只是缺席一屆的選舉,而是永遠隔絕於香港選舉之路,這樣政黨就沒有再存在的需要和意義。非建制派如果接連拒絕參加新的立法會和區議會選舉,意思已經非常明確,就是「永別選舉」,這樣其成員就要思考出路問題,不想選的可留下,想選的化整為零,劃清界線,丟掉包袱,輕裝上陣,似乎是唯一出路。

    韓成科  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