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特區政府不應令港人與中央對立
《逃犯條例》事到如今,政府仿似陷於兩難,一方面不能因發生暴力衝突而撒回法案,以保管治威信;另一方面又不可鐵石心腸地任由衝突再次發生。泛民主派一直放大港人對內地法制的擔憂,並直指中央政府要求特區政府作法例修改,令港人群起反對。然而,從駐英大使接受外媒訪問及林鄭月娥接受訪問的內容觀之,港人一直誤解中央政府,而特區政府卻將市民及中央政府放在對立面,特首應當反省。
特區政府錯估民情 陷中央之不義
駐英大使接受外媒訪問清楚表明,修訂《逃犯條例》是特區政府提出,並非中央主動提出,可見事情本身沒有政治動機。同時,林鄭月娥在訪問深情地指,潘爸爸為了讓女兒沉冤得雪,多次去信政府,並研究不同的方案,要求政府嚴肅看待問題,才觸發今次修例。兩個訪問讓理性香港人明白到修例的原意並非惡意,惟推動修例的整個過程中,正如特首所言,在解說的功夫做得不夠好,導致民怨大爆發,衝突四起。此既令特區政府失民心,特首與官員評分跌至天底深谷,更陷中央政府於不義,實在令人傷心。梁去林來,社會氣氛好不容易地稍為緩和,林鄭政府在經濟民生等政策開始有作為,卻為《逃犯條例》犧牲兩年的努力,甚至是得來不易的和解,是否值得?要由林鄭月娥回答。
建制派應建議暫緩立法 護人護己
以現時民情評估,如果建制派硬要支持修訂《逃犯條例》,恐怕未來兩場的選舉也凶多吉少。修訂《逃犯條例》不是廿三條立法,與國家安全無關,不論特區政府或者建制派都應撫心自問,是否值得為修訂《逃犯條例》,押上整個政府過去兩年各方面的努力,押上建制派不少區議員的政治前途,押上整個香港的和諧穩定?答案顯而易見。如果要保護建制派選情,同時又保護政府管治威信,建制派應建議暫緩立法,用另一方式先處理台灣殺人案,以時間換取空間。期間,政府可以重整旗鼓,做好解說工作,令市民明白修訂《逃犯條例》好處,同時減輕建制派的區議會選舉壓力。
沒有人願意看見香港發生動亂,或者示威者傷害警察,更不情願看見香港人射香港人。但是,當沒有人願意走出退讓的第一步時,情況只會變得更差。如果有一個機會成為拯救香港的英雄,建制派的議員們,你敢嗎?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