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港人如何同舟共濟?
王振民在二月十九日的文章,點出港澳工作領導的變革。主要還是說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前提下,提出改革。問題是,要達到新高度,除了行政單位一體化運作,也要理念和做法一致,否則還是政出幾門。
古代大臣執笏參奏,為皇帝輔政,到了現代,沒有可能變為臣子只是按著領袖的批文,一成不變地執行,而缺乏思考和靈活變通處理事務和危機的能力。就如財爺派錢,我們看不到超越曾俊華和曾蔭權的政策,只是改改一些數字,以及加大派錢力度。
在法國哲學家傅柯所提倡的生命政治,或是所謂人民與國家、社會簽訂的契約,到了香港,這幾年彷彿所有人都要服從於保衛香港的社會安全,規範大家的政治表態,純化特區內的政治理念。
公平的社會制度,讓專業人士得以發揮所長。同時,也要讓新移民,精英融入香港,成為這城市的生力軍。
香港要繼續走在世界前列,國際化城市,不單單是與大灣區融合,單純與深圳並行而已的地方。香港是非常複雜的群體,政治組合也非常多元,絕不是單純把所有人歸類為愛國和反動就成的。
假如未來二十八年,香港居民移民外國數字降低,政制有進步,這樣港人才可望團結一致,安然跨越到2047年。反之,屆時是誰被區隔,誰自絕於世界,還是未知之數。
筆者大膽建議今年立法會選舉後,特區政府應提出新政改方案,未來立法會的70席,一半來自地區,一半改為政黨票。而政黨用比例代表制,只有得到過5% - 7.5% 才有議席。同時行政長官需要由議會組成執政聯盟支持,但凡重要議案必須得到三分之二的議員投票通過。行政長官可以有政黨背景,沒有也可,並按著831方案優化,提名以400票為基礎,並需要15位立會議員提名。最後,區議會選用比例代表制,並合併選區,提高區議會及議員助理人工。
這樣,在2032年到2042年,會出現一個建制和泛民的過渡試驗性執政聯盟,沒有任何一方也不行。同舟共濟不應是口號,也不是空話,而是需要各方拿出勇氣來實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