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從抗疫比較中美管治模式

2020-04-06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4-06 at 10.30.33 (1).jpeg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球累計已有1,209,200人確診,共64,729人死亡。儘管疫情在中國大陸已受控,但卻於歐美各國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大爆發。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政府是在毫無準備之下面對疫情爆發的。另一邊廂,中國政府果斷在一月「封城」,為歐美各國爭取了兩個月的寶貴時間,但如今西方政府依然弄至焦頭爛額。截4月5日下午為止的資料顯示:

螢幕截圖 2020-04-06 上午9.33.29.png

美國總人口,還不到中國大陸的四分之一,而且疫情爆發比中國遲,但累計確診卻是中國大陸的3.76倍,比較滯後的死亡人數,亦已是中國的2.5倍。

直至疫情爆發之前,普遍人都相信,美國是當世最強大的國家,除了擁有最強盛的軍力、幾近操控世界的財金權之外,國內尚有最尖端的科技、人才及豐厚的資源。為何美國擁有如此強大的先天優勢,還掌握了世界上最優秀的醫療科技,居然只在一場疫症之下,便弄至手忙腳亂?

有人歸究於領導人的問題,世人都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濟,才會使美國弄至這個田地。但有趣的是,特朗普在抗疫期間的國內支持度卻偏偏攀升至上任而來最高峰。

到底美國政府面對疫情時的無能表現,是總統的個人問題,還是制度問題?簡單來說,就算問題只在特朗普一人身上,但他的國內支持度卻因一場疫情不跌反升,這倒底是單純的個人管理問題,還是國家體制問題?

如果只說中國政府因「獨裁」而在管治上「如臂使手」般靈活及有效率,則似乎輕看了美國政府及美國總統的實權,美國總統從來都是集大權於一身。特朗普政府近日開始認真對代疫情,一樣可因公共衛生的原故對國民及企業進行諸多限制及指引。甚至乎,美國政府還可在國際上明刀明槍的搶掠別國的醫療物資。由此可見,中美政府在國內的集權上,未必相差太遠。

粗略來說,中美政府之間最大的差異,有四點。

1. 最高領導人的行政經驗:美國總統需要每四年一度選出來。選舉主導之下,能當上美國總統的,首先是要有大財團支持,然後就是要得到美國民眾的支持,其行政能力及經驗,反而比較次要。因此,只是一個企業的老闆,甚至乎差點讓自己企業破產的領導人,或一個地方小吏,甚至乎是一個戲子,也有機會當選為美國總統。

反之,中國政府裡,人才則要通過政府及黨內一級一級的選拔及考核;能攀升至最高層的,至少也有處理地方政務的經驗及相當的政績。例如,中國人口近14億,處理一個省的規模,就等同歐洲一個大國了。

中國領導人不一定有討人歡喜的口才,但肯定有極豐富的地方行政經驗,也不用因選票的關係而「削足適履」,更不用屈服於「財可通神」的大財團之下。

2. 資訊發達,大大減低官僚管治成本:社會學家都傾向相信,中央官僚的統治模式,在傳統上會很容易因「資訊不對稱」而生出毛病,做成相當的社會資源浪費。這亦是世人推崇民主制度的一個因素之下,認為可透過選舉洗禮,讓為政者吸納民意,制衡政府官僚。

但當今之世,互聯網科技及資訊發達,大大減低了「資訊不對稱」的大問題。官僚要瞭解社會狀況及老百姓所需的門檻低了很多。另一方面,但凡有任何官僚失職,都很容易在極短時間內被「網軍」揭發出來。資訊發達大大減低了官僚管治的成本。

想深一層,所謂「民主國家」的「制衡機制」,不過是被「傳媒」及「財閥」壟斷而已。所謂「商人無祖國」,不受監督的「傳媒」亦對國家的前途毫無責任,甚至乎可淪為他國所用。西方國家這「民主制衡機制」發展的程度,是否必要?是否真的有效?如果這是一個最完美的制度,為何美國這般慷慨,總是要用盡任何卑鄙手段,把這機制強加於其他國家之上?

另一方面,誰說中央集權就沒有「制衡」?部門之間可作制衡,執法與司法之間亦是一種制衡,中央與地方又是一種制衡。另外,國內的媒體一樣有監督及制衡作用。多年來,港媒四處宣傳的國內大新聞,到底最先是誰報道出來的?

3. 兩國產業鏈模式之不同:中美之間亦有經濟模式之間的不同。美國只掌握高端科技的專利及發明而產業空洞化。中國則在擁有近乎整個產業鏈,壟斷了不同行業的生產,亦開始在高端科技的某些領域上領先。

疫情一爆發,中國政府可立刻動員各地的資源,協調不同地方政府,運送各地的物資及調撥人手到災區,作出最快速的應變措施。這中央政府「救災」的工作,其實由古人「治河」及「抵抗外敵」開始,已積累了兩千多年經驗。「救災」更是歷朝政府無可推卸的責任,根本就是「天職」。

反之,美國政府在管治理念上,對可能發生的全國性災情毫不敏感。「選舉制度」之下,政府只會傾向出資助選的「財閥」。保障「財閥」利益才是美國政府的首當任務。因此,美總統在「抗疫」的策略上,首先不是如何「隔離病毒」,而是推出「大幅度的減息」、「沒有上限的量化寬鬆」及「史上最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當疫情嚴重失控後,股市沒有起色,美國政府才回頭去聚焦抗疫。

當美國政府集中精神抗疫後,才驚覺產業空洞化下,國內連最基本的醫療物資也不足夠,不得不從海外搶回來。其次,在疫情大爆發後,世人才驚醒起來,原來醫療物資、儀器及藥物的生產及出口,一直都被中國主導。

中美產業模式各走極端,兩國強弱之勢已有微妙之變化。至少,在這幾個月之內,美國連口罩也缺乏的情況下,還能留難中國嗎?若中國不出口,難道美國可以到火星找嗎?

4. 兩國在科技應用上的高低:相比起來,儘管美國先發明了互聯網,但至今反而是中國在科技應用的普及上領先美國。由於中國的流動支付系統之活用,在抗疫上,政府有效的以流動網絡科技做好人群管理及病毒隔離。

反之,歐美等國家的手機流動支付還在發展階段,各國政府都無法如中國政府般活用新科技,在抗疫工作的效率上打了一個大折扣。

想深一層,正因為中國的生產鏈較完備,商家還沒有因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大幅度的把國內產業鏈外移。在客觀環境上,除了少數廠家之外,國內生產商亦無處可去。在這個產業鏈比較完整、交通及運輸基建日益完備的國度裡,一早已孕育出互聯網及流動數據科技之廣泛運用。

想深一層,難道「工業革命2.0」,可以簡簡單單的在美國矽谷幾個實驗室裡,就可以發揚光大?沒有完備的產業鏈,怎樣積累生產、供應及運輸的諸般竅門及經驗?如何憑空懂得以科技改進產業鏈?又如何大規模的把新科技活用?

中美管治模式,不見得是「民主」和「專制」之分。筆者認為,凡事也不必太上綱上線。美國在「抗疫」上之「短板」,亦不能一口咬定「民主制度」不行。反而,我們可以從兩國政府的組成,最高領導人的選拔及國家的產業模式上作一個比較。

暫時來說,美國在抗疫上,是完全落後於中國。此刻,西方國家除了推卸責任、轉移視線及抹黑中國之外,也沒有什麼好做了。

最有趣的是,西方國家對中國之惡意抹黑,又偏偏是有史而來比較弱勢的。為何?面對世上的最主要生產商,你還要說三道四,恐怕連基本的物資也沒有了,怎辦?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中美相互收集情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可如今北京高調曝光間諜案,華盛頓則不加掩飾正在加緊對中國開展情報活動,反映出中美在國安問題上的較勁已經白熱化,甚至在這場間諜戰中打起了「明牌」。

    楊丹旭  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