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林:為應對未來疫症爆發 加強公私營醫療合作是勢在必行

2020-04-17
徐如林
公共事務顧問
 
AAA

786.jpg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月來大量確診個案增加了本地醫療系統負擔。為集中人力物力抗疫,醫院管理局已大幅削減公立醫院的非緊急服務,不少手術一推再推、遙遙無期,折磨一眾苦候手術病人的身心。依現時形勢,疫情何時穩定仍是未知之數,筆者相信現在絕對是合適時機增撥資源,加強公私營合作,如「外判」非緊急手術,縮短輪候時間。此舉既減輕抗疫帶來的醫療負荷,又可減少對市民的影響。

與私家醫院合作 減輕公共醫療系統壓力

大疫當前,公營醫療系統明顯不勝負荷,例如過去曾有數十位確診患者因負壓病床爆滿遲遲未能送院,引起公眾嘩然,也加重了公立醫院醫護人員工作量,導致醫護工作百上加斤。政府官員將感激醫護人員辛勞抗疫的說話掛在嘴邊同時,應該同時思考實際可行方法,減輕醫護的工作量及壓力。現時香港有數十間私家醫院,若要避免我們的公共醫療系統崩塌,政府及醫管局在此時可考慮動用豐厚的公共資源,向設備完善的私家醫院購買床位及服務,接收病情輕微或情況穩定的患者,騰空負壓病床接收新症,解決燃眉之急同時,亦減輕前線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

削減非緊急服務 罔顧病人利益

在政府實行集中抗疫政策、削減醫院非緊急服務之時,一班需要覆診的長期病患者及輪候手術的病人也深受其害,紛紛走出來大吐苦水,有些人更被通知手術需要延至疫情穩定後才能進行,這種罔顧病人利益的決定並不可取。雖然抗疫是現時政府的首要任務,作為有承擔的政府怎能對其他病人的福祉置之不理?醫管局過去有不少公私營合作項目,例如將白內障手術及腸道檢查計劃等都是「外判」服務予私家診所及醫院,當局應增撥資助訂立一套公私營合作計劃,讓病人可以合理價錢,在私家醫院進行手術,大大減少延遲手術對病人的影響。

提供誘因吸引私家診所參與「加強化驗室監察計劃」

另外,在地區預防疫症的工作方面,政府早前擴大了「加強化驗室監察計劃」範圍,與私家醫院及診所合作,讓他們可以收集有病徵或發燒病人的呼吸道樣本,可以在地區盡快識別確診個案。不過,由於計劃是自願性質參與,加上推行時間急令私家醫生無所適從,計劃內容需要多次調整。政府雖然多次呼籲他們「邀請」病人提交樣本,但不少人都擔心防護醫物不足,後續跟進工作繁複,加上一旦診所名稱被公開,或會令其他病人卻步不敢前來求診,大大削減了地區私家診所參與計劃的欲望。

反觀新加坡,汲取2003年沙士慘痛教訓,一早已打造了一套有效公私聯手抗疫系統-「公共衛生防範診所」計劃(PHPC),當出現緊急疫症時立即啟動即可。政府更為參加計劃的診所提供防護衣物、診金津貼及最新疫情資訊,吸引超過900間私家診所參與,從而亦有助分流病人,防止大批市民湧到公立醫院,更好善用公共資源。

現時全球疫情變幻不定,筆者相信當局也沒有餘力能在短時間內,「臨急抱佛腳」制訂一個媲美新加坡這個全面而完善的公私營合作方案。不過,政府借鑑他們的做法未嘗不可。當局應該捉緊機會,參考新加坡及早訂立一套持之以恆的計劃,為參與計劃的診所提供更大的誘因,例如提供足夠數量的防護裝備,提供清晰、符合標準的指引予私家醫生,以及提供診症資助等,這總比「呼籲」實際得多。

我們沒有「水晶球」,難以預測何時再有席捲全球的疫情出現,然而政府應該汲取今次經驗,居安思危,研究並發展一套能即時應對疫情的公私營合作計劃,分擔突如其來的疫症所帶來的醫療負擔及影響,才能在必要時刻發揮關鍵抗疫作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