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銳民:為何港人只有兩種「選擇」?
上周末去愛民邨探訪岳母,剛好碰見她跟鄰居談瑣事,話題原來是最近一個多月,同一座公屋竟先後有五名長者去世。死因除年老體弱外,都是因為過去一年沒法外出,鬱鬱而終。
剛失去摯愛的岳母很激動,她哭訴:「他(岳父)本來還好好的,很想去哪裡就到哪裡,但那些黑衣人打爛了地鐵升降機,他是坐輪椅的人,怎樣出行呢?」當然,今年初爆發的冠病疫情,進一步打亂了老弱傷殘的出行安排。
香港疫情稍稍受控,馬上就落入了中美角力漩渦中。尤其北京上周突然推出「港版國安法」,那些表明誓死反抗的黑衣人又出來搞破壞,使香港再跌入深淵中。
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港版國安法」將會徹底摧毀「一國兩制」,剝奪《基本法》賦予港人的基本權利及自由,把香港推向「真攬炒」的邊緣,尤其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支持的一方則一如既往認為,「港版國安法」合法合憲、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北京只針對很少部分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大多數不犯法的港人不會有事。而且,香港社會恢復穩定,對投資人也有利。
支持與否,誰是誰非?對於經歷過修例風波的香港人,相信每人心底里都有各自的答案。我岳母就坦言,最好就是立法之後,將那些間接害死長者的黑衣人全部「拉哂」(拘捕)。
至於經常號召黑衣人行動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剛在推特上一口氣發貼11次;其中一貼提出港人只有兩種選擇:移民或留下來戰鬥到底,而他選擇後者。
為什麼港人就只有這兩種選擇?黎智英所說的「港人」,到底是誰?他說「香港是我家」,難道作出第三種選擇「留下來但不戰鬥」的香港人,香港就不是他們的家?
香港過去數十年曾經歷不少風浪,尤其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出現的「香港歸屬」問題,中英兩國關於香港前途多輪談判流出的消息,都曾為香港股市帶來劇烈震蕩。1983年,謠傳談判破裂,除了9月23日恒生指數單日急挫7.5%外,港元更出現大幅貶值。
1984年談判一度陷入僵局,但恆指卻僅見746點,未再跌破對上兩年低位;同年12月,中英正式簽署《中英聯合聲明》,恆指反彈37%。1985年,恆指更明顯重拾一浪高於一浪的升勢。到今天,逾2萬點水平已有很長時間了。
中國大陸經過40多年的改革後,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少大陸人包括地方官員,已開始看不起香港。隨着香港政制爭端及感受到北京的「無形干預」,部分港人的偏見和對大陸的不信任也愈來愈深了。
繼2012年國民教育科風波之後,2014年的「佔中」運動、2016年的「旺角騷亂」及去年的修例風波,終結束了過去30多年陸港兩地共贏時代,取而代之是愈來愈深的陸港矛盾。
不過資深投資者發現,在歷史洪流中,政治風波大多只會造成市場波動,很少會改變整體股市大局的趨勢。暫時來看,香港的確會有人想移民,有外資要撤走;但當風波過後,香港的明天未必太差。
更有人打趣說,香港將掀起的撤資與移民潮,可能是北京所樂見,甚至是蓄意為之,因為北京特意投下一顆驚嚇彈,將部分離心的香港人全部驅走。當要走的人走了,香港可能就恢復健康。
對大多數港人來說,「港版國安法」可能是人生中面對的最大危機。當撤資與移民潮開始後,香港經濟可能一落千丈,中老年人要擔心退休日子難過,青年要擔心個人前途問題。
然而,站高一點去看,這將是一個新時代的來臨,財富格局將出現大洗牌。香港的地位將被重新評估,由過去側重「國際」,轉變為更重視「陸港」。由於中美之爭十年八載不會結束,香港處於夾縫之間,立場沒有選擇餘地。
只要大陸經濟持續發展,未來10年香港經濟尚有可為,皆因大陸還需要香港這個融資平台。只要14億人生活穩定,理論上其需求可支持700萬港人過日子。
至於10年之後的香港如何走下去,則是港府需要思考和規劃的長遠問題,也是我們這批仍留在香港發展的人,需要深思的出路。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