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山:美國制裁香港只是出口術?市場恐盲目樂觀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因港區國安法而對香港實施制裁後,股市只恐慌了一天便重拾升軌,輿論也一片樂觀,認爲特朗普的制裁措施雷聲大雨點小,對香港的實質影響有限。他們的主要根據就是,美國在香港有龐大的利益,殺死香港的話美國自己也會有巨大損失,所以美國肯定不會玩真的。但這明顯沒有考慮到美國已經視中國爲死敵,制裁香港純粹是爲了對付中國,只要能够在殺死中國的同時自己可以活下來,即使付出再大的代價美國也在所不惜。現在沒有痛下殺手,只不過是美國還沒有準備好而已,待一切就緒後,香港的寒冬也將到來。
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無論對於國家還是個人而言,利益固然重要,但永遠且遠遠不及安全的重要,在兩者有衝突時,必然是前者為後者犧牲。只有當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利益才會成爲國家和個人的需要。無論國與國之間、還是人與人之間,只有互相信任、安全感强,才會有往來,互相懷疑、安全感弱,自然就會保持距離。例如中國古代的朝廷只會給信任的國家頒發貿易許可證,一旦這些國家侵犯中國的利益,就會受到取消貿易許可證的懲罰。現在美國視中國爲最大威脅,已經在全方位圍剿中國,在這種情况下又怎會對香港網開一面?
多年來,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安全的世界,才會幼稚地認爲經濟利益是國家利益的第一追求,這往往會帶來嚴重的戰略錯判,二戰初期的日本就是前車之鑒。在美國跟日本打貿易戰之前,日本是美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爲美國帶來了巨額的貿易順差。面對迫在眉睫的日美貿易脫鈎風險,日本經濟外交智庫在《日本經濟年報》撰文分析了日美脫鈎的可能性,當時日方的普遍觀點是,美國不可能承受日美貿易脫鈎的後果。與此同時,美國商界也持相似立場,華爾街曾排除代表游說美國政府,認爲如果日美决裂,那麽美國企業將承受難以想像的損失。
但結果呢?從1940年中到1941年中,美國先後對日本發起五次大規模的毀滅性貿易禁運,使得日本經濟迅速陷入崩潰的邊緣。與此同時,依賴對日貿易的美國企業則陷入了嚴重的困境,但美國政府絲毫沒有因此而放鬆對日的貿易禁運。這是爲什麽呢?因爲國家的安全問題遠比經濟收益更重要,如果日本稱霸亞太地區,美國的經濟收益將毫無保障。在美國眼中,今天中國的威脅更勝於當年的日本,美國又怎麼會因為了經濟收益而放棄國家安全,如果香港成為圍堵中國的缺口,那麼無論美國在香港有多少利益,都會不惜代價把這個缺口堵上。
正如特朗普現在對中國沒有痛下殺手一樣,只是千方百計威逼利誘在華的美國企業撤走,原因是美國和中國的融合太深入,根本難以徹底脫鉤,現在出手可能會同歸於盡。但當中美的脫鉤到達一定程度,美國能夠承受在殺死中國過程中的損失和痛苦,那她將毫不猶豫地出手。美國制裁香港目前之所以只是出口術,絕不可能是出於憐憫香港或者向中國示好,只是因為在香港的利益太多太深,一時三刻無法完全撤離,現在出手的話自己的損失太大。因此,現在香港一片歌舞升平,究竟是真的天下太平還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