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麟:「香港城」可突破本地發展樽頸
有政黨建議於桂山島設立「香港城」。(網上圖片)
近期民建聯、工聯會先後主張中央政府在大灣區撥出土地,建立由香港管轄的「香港城」社區,引起社會討論。其實方案若能推動,對中港政府,以及社會各階層也是「多贏方案」。
不少社會人士早已分析,近年香港衝突不斷,背後根源是香港社會積累了「深層次矛盾」。香港除了需要解決政治問題,亦必須處理經濟、民生等「深層次矛盾」,包括樓價高企、產業單一,導致貧富差距擴大,民怨積累;要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需要更多可發展的土地,以及相關政策配合。
部份論者認為,香港有不少閒置土地,只要港府「勤力些」,就能自行解決土地問題。但回顧2018年時,香港政府為覓地,曾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推動「土地大辯論」希望得出覓地良方,結果社會意見分歧,不同的覓地方案都遇到阻力,反造成一定社會撕裂。例如社會普遍認同最能長遠增加土地供應,又不涉及要與任何持分者磋商的「明日大嶼」計劃,卻因被質疑造價高昂、涉利益輸送、環保爭議,演變成政治角力,結果不了了之。可見香港即使有再多閒置土地,若要有效發展,需要消耗的政治功夫也很大;但若按現在的步伐按部就班發展,卻又如同杯水車薪,進度太慢。
香港既面對住宅土地不足,導致公屋供應落後、私人樓價飆升、市民居住質素下降,更欠缺土地發展工業、高新科技等需要大面積土地的產業,導致本港產業發展單一化;相反,內地大灣區城市尚有許多未開發地方,若能善用這些資源,增設「香港城」,既有助帶動附近地區發展,也可加強大灣區融合。
除了住宅及產業發展,香港也面臨安老院不足問題,安老院床位僧多粥少,私營安老院收費水漲船高。現時大灣區的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安老院床位、設備及人手充裕,配合內地把港澳台居民納入醫保範圍等政策,港人退休後可選擇到大灣區的「香港城」社區安老。
香港城計劃,可補政府目前覓地進展的緩慢,建立能提供大量住屋單位,集商業、教育、科研等要素的新經濟中心,使香港市民就業、居住甚至養老也有更多選擇,共同享受大灣區一體化帶來的優質便利環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