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事‧情》沒落的BB機 629係咩意思?
自從手提電話這種高科技產品於上世紀90年代面世之後,曾經在70年代為人類傳訊生活帶來方便的傳呼機(亦稱call機或BB機)開始走向式微。90年代後出生的朋友,知道這是什麼嗎?
傳呼機曾經是全球商人、公司要員的主要配備。在香港,傳呼業由1970年代開始發展,當時使用的為純響聲機,因其響聲多為「BB」聲,市民多俗稱為「BB機」,這種由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生產的傳呼機,由於外形呈長條形,因此亦稱作「長炮」。在1970年代後期至1980年代初期,一部「長炮」售價約為1250元至1650元,並開始出現震機,用家為求方便多將之繫於腰間,是成功人士的象徵。
由於只能發出簡單聲響,所以用戶不能單憑傳呼機得悉訊息內容,每次接獲傳呼,均要致電傳呼中心「覆機」,才能從傳呼員口中得知訊息內容,問店家借電話或去電話亭打電話便是常態。傳呼機初時並不普及,用戶多為須隨傳隨到的警務人員、新聞從業員或應召女郎等。
至1990年代初出現「英文機」及「中文機」,此時可謂香港傳呼業的黃金時期,全港傳呼台不下十間,傳呼員需要大量人手,差不多只要懂打字及說話的已可投身成為傳呼員。帶傳呼機的潮流亦漫延至大專界;由於大學面積廣闊,大學生亦開始流行以傳呼機聯絡。
留言密碼
「數字機」年代更有「密碼紙」附在傳呼機上,對照數字與簡單的文字訊息。
如:
“6789”-「請致電回家」
“583”-「崇光百貨」
“622”-「入錶」
“629”-「不見不散」
及至1990年代末,流動通訊費用大幅下降,為節省營運費用,不少傳呼公司將傳呼中心移往中國大陸、澳門等地。現時香港只餘下一至兩間傳呼公司,主要為大機構、政府提供大批次的員工傳呼服務。
到2016年仍有3.8萬人擁有以「7」為字首的傳呼機號碼,但僅11%仍經常使用,相信大部分是現職醫護人員,以往在醫院內聯絡都依靠傳呼機,因手機發出的電波(尤其是2G或2.5G)會干擾醫療儀器,但現時大部分醫院已轉用3G電話,先進儀器受干擾的程度亦較低。
另一行業仍便用call機的是立法會議員,近年仍用傳呼機接收秘書處發出的緊急訊息,但秘書處2016宣佈新一屆開始不會再派發傳呼機,改以手機SMS通知。而其實自拉布出現後,用傳呼機的議員數目減少,因用傳呼機通訊,離場的議員會趕不及返回會議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