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立法會和諧之後政府施政能順暢嗎?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5日在立法會宣讀她的第四份《施政報告》,翌日又到立法會出席答問會,在絕大多數反對派議員「出局」之後,立法會罕見地出現和諧議政的場面,特首主動提及重視行政立法關係,而議員們亦對特首稱讚有加。但是,反對派在立法會中出局,並不代表阻礙特首施政的政治問題已解決,特首仍須處理好社會上反對及不支持特首的問題。反對派在立法會搗亂,尚可依靠中央出手解決,而社會民心問題,只能靠特首自己解決了。
特首的第四份《施政報告》,罕有地得以在和諧平靜的氣氛下宣讀,可以一氣呵成,順暢地讀完三萬多字的報告。在翌日的立法會答問會上,特首與建制派議員之間,更加互相稱讚,互表支持和感謝。她更主動提及在行政主導三權分置的政體框架下,很希望能夠配合立法會履行憲制責任監察政府,行政、立法的關係是可以互相制衡、互相配合,為市民做實事。並建議恢復每個月一次半小時的質詢時間,同時承諾會在30日內提交議員提問的回應,不會變成「無尾飛陀」。
人大「雙十一」決定,讓絕大部分反對派在立法會中「出局」,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立法會變得平靜下來,讓特首及政府高官可以心平氣和,不受干擾地在議會內議政論政,為特區的政治開出新局。從林鄭近幾日在立法會的表現看,她對這一新局下開創出新政,似乎信心滿滿,躊躇滿志。
與此同時,香港民意研究計劃發放《施政報告》即時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評分平均分為27.2分,創1999年有紀錄以來即時調查最低評分,有19%受訪者表示「滿意」、64%表示「不滿」施政報告,受訪者當中,有42%給予零分。特首林鄭月娥民望最新評分為26.8分,其支持率為16%、反對率為74%。
由此反映出,立法會內雖然和諧了,但《施政報告》的民意支持度卻不升反降,這又釋放出甚麼信號,到底在反對派「出局」後,特首施政會否真正變得暢順呢?
一些意見認為,失去了反對派的立法會,將變成「一言堂」,成為「橡皮圖章」,無法反映真實民意。其實,從這次《施政報告》的反應可見,即使沒有了反對派,市民對各項政策的意見,仍然可以得到充分反映,包括已退出立法會的反對派,也並沒有退出表達政見,仍然在不同場合對《政政報告》作出不同的反應。
建制派與反對派之間,最大的分歧在於對國家和中央的立場,也可以簡化為「愛國」與「反中」,而在基本民意的掌握上,並沒有太大的分歧,因而,過往在立法會內,在許多不涉及「愛國」與「反中」立場的政策上,建制、泛民常常高度一致。從這個角度看,即使反對派出局,應該不會對政府透過立法會聽取民意,接受監察產生多大的影響,一些不符合民意民心的政策,仍然會受到阻止。
但《施政報告》和特首民望,在反對派出局後仍然處於低位,其中釋放出的信息值得特首和特區政府留意。如果將阻礙特首和特區政府施政的政治問題比喻為一座冰山的話,那麼在立法會內的反對派議員,只是冰山浮現在海面上的一小部分,更大的問題仍然隱藏在海平面以下。中央出手解決了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但隱藏在海面下的更大的冰山,則仍須特首和特區政府自己去處理。
如果認為反對派議員出局,就已解決了阻礙施政的政治問題,這無疑是過於樂觀的想法,更加可視為太天真的想法,融解隱藏在海面下的巨大冰山,爭取社會民意認同政府的施政方向,爭取多數民意的支持,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特首宣讀《施政報告》時,有一個小細節受到各界注意,她首次佩戴了一枚國旗和區旗的襟章,這可以視為在特區推動「愛國」的核心價值的表現。特區政府能否爭取到多數人的民心,關鍵也在於推動建立「愛國」核心價值的成效,這項工作遠比讓反對派在立法會出局更為艱巨,特首及特區政府可謂任重而道遠。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