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加強與東盟的合作關係
近年來,東盟諸國經濟騰飛,平均每年錄得的GDP增長可達5%,已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0年6月估計,全球2020年比之前一年經濟下滑4.9%,先進國家更達8%,但東盟五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則只受創2%,並預期可於2021年急速反彈至6.2%,超越全球平均的5.4%。
雖然,全球看好東盟經濟的未來發展,但經濟急速拓展之下,諸國相繼出現了城市化造成的房屋不足、食水和空氣質量欠佳、貧窮和治安等問題。不少沿海城市如泰國曼谷、印尼雅加達和菲律賓馬尼拉等,經常遭受颱風和水患等威脅。顧問公司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GI)估計,東盟政府為應對天災及房屋等基建,以支持區內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大約七萬億美元(55萬億港元)預算。
面對天災及城市化的挑戰,東盟國家急欲引入先進科技和智慧城市方案,以改善社會問題,提升生活質素。不同的研究報告都預期智慧城市的商機驚人,例如市場硏究公司CB Insights和Frost & Sullivan分別預測到2025年,智慧城市衍生的全球價值為1.4萬億到1.56萬億美元(10至12萬億港元)不等。
由於東盟的商機無限,吸引不少亞太地區國家的積極回應。如2018年新加坡牽頭成立的「東盟智慧城市網絡」(ASCN),揀選了26個東盟城市試行智慧城市方案;南韓亦建立「韓國智慧城市開放網絡」(K-SCON),與東盟共享城市開發經驗和解決方案;而日本也銳意強化與東盟國家的關係,所以新任首相菅義偉首度外訪,也選擇越南和印尼這兩個近年經濟增長最具潛力的東盟核心成員國,以求促進經濟復蘇。
反觀香港,雖然在發展智慧城市的路途上有不錯的成績,並在不少指數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卻未見積極對外推廣輸出智慧城市服務和經驗,未免辜負大好的商機。有關當局應與東盟國家建立更緊密合作關係,為振興香港經濟找來一個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