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英國「脫歐入亞」應對華修好,而不是交惡

2021-02-02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2-01 at 14.39.05.jpeg

總覺得現屆保守黨政府有些奇怪,它治下的英國在脫歐一年後宣布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那也能叫做「脫歐入亞」。

現在,亞洲是世界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英國重商,想「入亞」並不奇怪,但如何「入亞」才是關鍵。

不久前,前香港大學校長王庚武在新加坡出席一個論壇,談到拜登政府重返亞洲時尖銳地指出,美國重回亞洲應着眼於經濟,而非軍事。那也是許多亞洲國家的心聲,卻不一定能打動美國人的心。

讓我們來看一些數據:在2019年,美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爲2630億美元,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則達到了6415億美元。

2020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爲6846億美元,還增長了6.7%,中國對東盟出口3837億美元,增長6.7%;自東盟進口3009億美元,增長6.6%。

可見美國在亞洲的經濟影響力大不如前,軟實力也已減半,美國要重新「領導」亞洲,恐怖除了耀武揚威就沒有別的途徑了。

而英國「入亞」,選擇加入目前中國尚未加入的CPTPP,此外它還打算派軍艦參與在亞太的軍演;今年6月舉辦G7時也會邀請一些亞洲國家參與,把G7擴大至D10。

顯然,英國「入亞」除了要多做生意外,還想利用亞洲,特別是把東亞作爲平台,那裡也是當前世界大國博弈的熱點地區。希望以較少的投入,在國際上獲得較大的曝光率,爭取更大的話語權;但那也可能與東方大國中國發生碰撞。

BNO居留或入籍新安排有助英國「脫歐入亞」?

香港市民都知道英國2月開始對BNO持有人居留或入籍英國有新的安排,中國及其香港特區政府強烈反對和抵制那一措施。

英國的盤算可包括:1)香港「黑暴」是內外勾結的產物,「港獨」分子打着英國國旗參與「反修例」遊行,贏得英國民族主義者,特別是右翼的同情。保守黨政府需要選擇一個被認爲可行而又負面影響較小的方案,回應和鞏固其選民基本盤。

2)通過安撫香港反對派在「反修例」活動的激進表現,希望增加港人申請BNO的數目,從而延續英國在香港的影響力和增加其「存在」感。在理想的情況下,讓香港成爲英國軟實力在東亞的一個支撐點。

3)近年香港樓價上漲,一部分港人若變賣在港物業到英國置業,有利英國經濟。

4)另一部分港人可作爲低技術勞動力,可填補「脫歐」後的英國勞動市場,原來從南歐國家輸入低技術勞動力的缺口。

然而,英國失算的可能性很大。首先,既然東亞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資本逐利,不太可能出現大量資金從香港流入英國。

而「黑暴」港青即使到了英國,估計許多人也不甘心在英國長期從事低技術勞動。他們當中許多人更厭世嫉俗,估計只有少數人能適應新的環境。

其次,英國公眾所接受香港「反修例」暴動的信息是不完整的。英國人島國心態嚴重,如果一定規模的港人在短期內移居英國,當地的排外情緒必定高漲,而首當其衝的會是那些持有BNO歸化的港人。

再其次,英國現屆政府的對華政策往往前後矛盾。如BNO持有人入籍等安排雖不違約,卻違背英方原先的承諾。

中方反制是爲了維護中國在港的主權和國家安全,估計後續還會限制部分港人在本地的政治權力,英方卻難以作出什麼實質性的回應來爲其新政護航。那麼,主動破壞兩國關係又如何能讓保守黨政府如願,促進中英經貿往來呢?

最後,英國「脫歐入亞」的主要目的是獲取經濟利益,也有可行性;匯豐銀行盈利的亞洲業務便不是其中一例。但若想來亞洲渾水摸魚,重拾昔日「榮光」,恐怕會是水中撈月一場空。

「世界回不到從前」,列強在亞洲橫行霸道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既然如此,英國要在亞洲發展,難道就應該與中國交惡嗎?

寄語港青

移民的人主要是想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過得更好;按購買力計算,提高收入會是移民的主要動機。

港青考慮移民英國,應首先考慮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會否爲當地勞動市場所需,那將決定移民家庭日後後的生活素質和愉快程度。

我有一名晚輩多年來在外國大學教書,到現在仍持有特區護照,說是根本就沒有時間去考慮換護照的問題。人各有志,但我反對以激進政治方式來獲得外國居留權,因爲人應有合理的價值觀和氣質。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幾年來不少評論脫歐公投是民粹的表現,是次英國輿觀公司的調查再一次加深大家對此的看法,調查說今天只有31%會選擇脫歐,比起當年公投時的52%低出20%,這明顯是一個後悔之舉。

    黃頴灝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