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渤:特首選戰前瞻
筆者最近在嚴守限聚令的前提下,在中環參加一個「私房菜飯局」,出席者除了媒體人,還有政商學界人士。雖話題東拉西扯有點沉悶,但說到誰將出選香港特首這個全城都關注的話題,個個眉飛色舞。
因為是「吹水」性質,大家把最可能與最不可能甚至最不可思議人選盤點一遍,竟然接近「一打」,包括早已傳聞的「兩特三陳」,亦即現任及前任特首林鄭月娥、梁振英、財政司長陳茂波、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金管局前總裁陳德霖。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政務司長張建宗、港交所前主席李小加,還有律政司長鄭若驊、警務處長鄧炳強、政制及内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
筆者如果沒有搞錯的話,北京推出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新舉措之後,最早引爆明年特首選舉話題的是網媒《思考香港》對湯家驊的專訪。此話題成了坊間茶餘飯後的談資,《華爾街日報》跟進。英國最老資格媒體之一《泰晤士報》甚至直接點了外間不太留意的《思考香港》的大名。
湯家驊最驚人之處是在採訪中引用英諺「the devil you know better than the devil you don't」力捧林鄭,大讚她是「歷屆特首中最開放的」,因為開明派、民主派或第三路線派別進入現屆政府的比例遠超過往各屆政府。
印象中,林鄭最風光的時刻是在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與習主席並肩而行,春風滿面,文武百官在後緊隨。但林鄭在2019年「反送中」黑暴狂潮,經歷了從政生涯中的最低潮。堂堂特首不敢「落區」,宣讀施政報告要在禮賓府以視頻播出。
黑暴期間,有傳林鄭因壓力太大有辭職衝動。縱算這是真的,現在已很不一樣。因為有國安法保駕護航,香港形勢一片大好,而且越來越好。港府不再是官不聊生的「熱廚房」,林鄭希望連任完全可以理解。
湯的「魔鬼論」甫一出街,遭遇一眾建制中人迎頭痛擊,其中表現「最著急」的是有「頭號梁粉」之稱的張志剛。
CY重登特首寶座的意願,可謂顯而易見。今年兩會期間他接受路透社採訪,表示不排除重返過去職務,說「我會竭盡所能,為香港服務,為國家服務。」
但梁現在貴為國家領導人,做特首豈非「降格」?也許是「護主心切」,張志剛日前接受媒體採訪說,做全國政協副主席也可兼任特首嘛,「周恩來也兼任過外交部長一段長時間,有沒有人說過他降格?」。如果兩職真的難以兼顧,張志剛:梁振英定毫不猶豫揀做特首(香港01標題)。
另一個「恨做特首」(粵語的恨有另一重意思,就是很想很想,例如恨嫁)的葉太,是競逐下屆特首群雄群雌中年齡最大者,但當今政壇古來稀算年輕了,拜登特朗普馬哈蒂爾就是明證。
雖然兩度鎩羽而歸,無法入閘,但葉劉屢敗屢戰,不愧為香港政壇鐵娘子。她確有「把砲」之處,是建制陣營中少數能夠在直選跑道贏取立法會席位的好手,比起許多在行業或其他利益集團提名而不勞而獲者,令人肅然起敬。
葉太出道很早,1975年已進入公務員隊伍。她不僅是首位為過渡特區政府而公開放棄英國護照的首長級官員,也是香港史上第一位統領八大紀律部隊的女性,其時麾下人數約63,000人,佔香港公務員隊伍的三分之一 。2003年她硬銷23條立法,遭受重挫辭職下台,赴美深造之後捲土重來,創立新民黨活躍至今。
她也是林鄭最直言不諱的批評者之一。為了明辯是非,不惜與她在史丹福大學的導師、有民主理論大師之譽的「鑽石先生」(Larry Diamond)決裂。
相比之下,與葉太同為1950年出生但還小三個月的現屆特區政府第二號人物張建宗,就沒那麼生猛了。張的起跑點本來絕佳。林鄭月娥、曾蔭權、唐英年角逐特首前都擔任過政務司司長一職。但額門很高的張似很有長輩風範,至今對問鼎第一把交椅,沒有在公開場合明示或暗示有興趣。
雖是吹水,也要省點口水,簡單說說「三陳」。這三陳中以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最年輕,1965年出生。但他卻是九七年香港回歸至今,與歷任特首均合作共事多年者,2017年是幫助林鄭月娥勝選的功臣,其後被視為「特首黑馬」。
反修例風波之後,曝光率大減。去年十月陳智思出席團結香港基金論壇時,直言自己刻意低調,以免被指高調為將來「鋪路」,更強調「絕無興趣」做下屆特首。
金管局前總裁陳德霖,給人的印象是專業,執掌香港事實上的「央行」長達十年,還曾擔任過特首辦公室主任,既幫助香港安然度過全球金融危機,又捍衛了聯繫匯率制度,被視為深得金融精英青睞的非政治任命官僚。
陳茂波長期從事會計工作,屬於很識「計數」的帳房先生。波叔予人的形象是親民,民望在三司中最高。有媒體KOL認為,如果中央希望有新面孔、新開始,他亦不失為熱門人選。
波叔是梁振英多年的親密戰友,亦有受提攜之恩。《紐約時報》中文網甚至以「梁的門徒」概括兩人關係。陳茂波當年是唯一為梁振英站台的立法會議員,之後加入梁振英班子做得順風順水,政圈戲稱為「梁醒波」。如果CY出來選,波叔按兵不動是可以預期的。
香港回歸至今,一直作為政壇旁觀者的「新港人」,已蓄勢成為不可小覷的新興政治力量,撬動香港政壇勢力版塊,實乃大勢所趨。新港人日後在立法會、選委會的席位,是多少的問題,不存在有沒有的問題。
作為最引人注目的新港人的代表者,港交所前總裁李小加問鼎特首不是夢。李其實在香港生活了二十年,說老香港不為過,但新就談不上了。
從能力方面考量,李小加成功推動了港交所史上至關重要的多項戰略舉措,包括在 2012 年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在 2013 年成立場外結算公司、通過「滬港通」及「深港通」等方式,強力推動中國大陸市場的互聯互通。有人認為李小加實際上開創了中企的新時代。
很多人都知道李小加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曾任China Daily 的記者。但鮮為人知的是,李小加赴美深造前,曾經在渤海油田上班,從石油工人到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從摩根大通中國區行政總裁再到港交所一哥,他書寫的人生就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當然,香港給他提供施展才華的平台很重要。用才子陶傑的話說,「呢類人比林鄭更唔想香港變一國一制 」。
多年來,香港公眾人物面對電視鏡頭講粵語和英語,只講普通話的李小加顯得「獨樹一幟」。記得林鄭上台時,大公報做的標題是「香港誕生了第一位穿旗袍的特首」,不知香港明年是否有機會產生第一個講普通話的特首?
行政長官選舉明年3月底舉行,距今尚有逾十月。常言道,政治一天都嫌長,且沒人有水晶球。但筆者認同張志剛的一個觀點,無論誰執政都要面對一個問題:如何保證自己不會成為「忠誠的廢物」。解決香港實際民生問題,能力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