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中國的底氣
拜登6月上旬訪歐,G7、北約、和美國與歐盟先後發表「聯合公報」,在香港、新疆、台灣等議題向中國發難、稱中國爲「系統性挑戰」。
美國唆擺下,一些G7國家近年也派軍艦到印太,包括南海、台海活動。美國亦試圖緩和與俄關係,集中力量對付中國。
中國則在17日成功發射載人飛船神舟12號,並與天和核心艙對接。
雖屬時間巧合,卻折射雖然美國渾身解數,中國仍按原計劃行事,全然不受美敵對言行影響。中國自信和淡定,底氣究竟是什麼?
一、中國經濟的韌性。
中國擁有充裕的資源和產能;能持續增加收入、提高國內消費和擴大市場規模。
發揮市場和政府功能,中國提高了全要素生產力。
中國發展的主因在國內,美國卻難以干預。只要堅持獨立自主和改革開放,中國就能繼續目前的發展態勢。
近些年經濟表現顯示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下降。估計2030年前後,中國經濟規模能與美國齊肩。
美國拉幫結派反華會給中國製造麻煩,中國社會穩定、經濟韌性和國力發展潛力則是中國對抗霸權主義的底氣。
二、中國能穩住與俄羅斯、東盟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關係。
爲與中國博弈,美國拉攏俄羅斯,起碼讓俄「中立」一些;俄羅斯自然明白這一點。但俄美積怨深,兩國關係可正常化,美國卻難以離間中俄。
儘管美、西方反華,中國與東盟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關係依然牢固。南南互助,形成一個大市場,是中國發展國際貿易的優勢。
拜登的B3W可畫餅充饑,卻不容易落實。
三、經濟拉美國後腿。
美國總統會花錢,拜登亦然。美國參議院不久前通過《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批准約1900億美元加強美國先進技術,撥款540億美元增加半導體、微芯片和電信設備的生産。
按購買力平價,美國的那兩筆支出合計約爲中國在國內投資1萬億元人民幣。彭博去年則曾報道,中國5年內會花10萬億元人民幣進行半導體領域的研發。
美國出版的經濟教科書指美國芯片、波音客飛、農產品等有相對優勢。經中美近些年的較量,中國三、五年內可能擺脫商用芯片對外國的依賴。
本世紀上旬,中國也能減低對外國生產客機的進口。
美國農產品、能源商品等自然資源密集商品仍有競優勢,中國卻容易在國際市場找到那些商品的替代品。
假設美國眼下要與中國進行軍備競賽,由於財政能力、工業產能和貨幣購買力,美國會吃虧。
美國更是多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發源地。未來一段時間,美元資產市場是國際金融危機的風險點。
四、美國拼湊反華聯盟需經受時間考驗。
美國聯合歐洲國家反華,一是省資源,二是「辦大事」。
作爲馬歇爾計劃的軍事延伸,北約成立於1949年,是美國牽頭與西歐國家建立的區域性軍事合作組織。冷戰期間,北約主要防範華沙條約組織對西方入侵;冷戰末及後,北約「東擴」則是針對俄羅斯的。
特朗普對歐洲加徵關稅和「保護費」,拜登則要求歐洲國家在中美博弈中保護美國利益。表面上,拜登與特朗普的歐洲政策有區別,兩者實際都企圖最大化美國利益。
從前,美國通過北約在軍事上支援歐洲國家,許多歐洲國家也可以維持較低的國防預算,對價是歐洲國家擁護美國霸權。
近年,美國要求北約國家把軍費支出增加至各國GDP的2%,從而減輕美國國防負擔。
感到霸權受挑戰,美國更以保護西方價值觀和制度爲名,要求歐洲國家向美國反華立場靠攏,還要求歐洲列強軍艦東來。
美國人省了錢,卻要求盟國爲美國選邊站隊。在今天世界,究竟是美國保護歐洲,還是歐洲保護美國已變得模糊不清。
拜登政府花勁搞反華外交,績效如何和可持續性卻都存疑。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