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說到底要的是一位「民生特首」
港區國安法實施一周年之際,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發表視像講話,提出「管治能力強的堅定愛國者」的五項標準,包括立場堅定、有擔當作為、為民愛民、有感召力、有責任心,政治上要敢於鬥爭,民生方面必須為民眾辦實事,能有效破解住房就業、醫療和貧富懸殊問題,善於團結各方力量,打破門戶之見。
按照這五大標準,明年產生的新一屆特首人選必須是一位政治特首、民生特首、統戰特首。環顧本地政圈,有幾個符合標準?如果自命達到,參選特首職業一欄大可填上「政治家」。
幾名特首熱門人選過往的表現,有的政治上欠缺定力,有的民生問題交白卷,有的四處樹敵。特首林鄭月娥說,自己每一日都會按照夏副主席提出的五項標準辦事。政治人物的話,聽聽「呵呵」算了,不必當真。不管如何,未來的特首人選必須向五大標準看齊,並且在參選過程中有所展現。
五大標準之中,政治排首位。但中央已經牢牢掌握對港的全面管治權,政治上完全「話事」,與美國也撕破臉,未來的特首在政治上的迴旋空間不大。有志參選特首,政治上必須以中央馬首是瞻,即使過去曾經心存「大和解」,或者懷念英倫的美好日子,亦須洗心革面,緊跟北京,敢於鬥爭。相信所有參選者列出的政綱,都會將維護國家安全列為首位,打包票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
某種程度而言,中央需要的是一位敢於碰觸深層次問題的「民生特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2019年的那場暴亂,固然與外力介入、政治矛盾等上層建築有關,但說到底是下層建築出現問題。如果人民安居樂業,如果不是自由放任資本主義體制發揮到極致,貧富懸殊加劇,住房困難,就沒有暴亂的土壤。
在人均GDP高達4.67萬美元的香港,竟然不止有劏房,還有數萬人居住在環境更為惡劣的「籠屋」。在港英時代,已有電影《籠民》展現囚禁在鐵籠子的底層民眾的悲哀,但回歸已經24年,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這是香港之恥。幾屆特區政府由於各種因素掣肘,或有心無力,或有力無心,致使問題愈演愈烈,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夏寶龍在演講中提出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個百年(2049 年)目標實現時,期盼香港告別劏房、籠屋等問題。聯想到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常務副總理韓正公開強調,香港的住房問題必須解決,「即使難度很大,但總要有解決開始的時候」,中央已經對香港的房屋問題越來越不耐煩,下一任特首必須在民生問題,尤其在房屋問題有所作為。
將來的立法會以愛國者主導,沒有反對派拉布,地產商也明白形勢大變,不敢挑戰,特區政府再沒無法解決房屋問題的托詞。特首參選人必須端出牛肉來,提出切切實實的政綱,大刀闊斧,在城市規劃、改劃土地、壓縮程序等方面都有新思維。
據悉,除了官方發布的新聞稿,夏寶龍當天在會上還提出,希望特區政府每年做幾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才能讓市民感到幸福」。這其實是敲打今後的特區政府不能靠忽悠,「講過當做」,不能搞花拳繡腿,而是必須實實在在「交功課」。
說到底,中央要的是一位「民生特首」。當然,這位「民生特首」必須有政治頭腦、政治魄力、政治勇氣,「逢山能開路、遇水能架橋」,敢於打破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敢於打破條條框框,用全新思路去解決房屋等民生問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