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敦敬:香港增加土地供應可達共富

2021-09-27
汪敦敬
祥益地產總裁
 
AAA

 shutterstock_1913071687.jpg

許多人擔憂「共同富裕」對香港的影響,筆者卻表示樂觀,只要不是「養懶人」、「做又36不做又36」的福利主義,而是多勞多得地增加致富機會的平衡,我認為「共同富裕」是好事。

美國式的貧富懸殊比例是眾所周知的1比99,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而中國國內的貧富懸殊是多重不同階梯的貧富不對等,這不是源於社會制度,而是因為中國地大,各區地利不同,例如山區農民許多時都會比近海的居民較貧窮,加上中國是一個高速發展及富裕的國家,富裕在不同板塊會出現前後腳的滯後,而各行各業的興旺際遇也大有不同,當經濟起飛的時候,經濟自然不會正比例分配,因而形成了貧富懸殊,因此「共同富裕」在內地是十分需要及成為重中之重的。

香港是最幸福的地方,香港的貧富懸殊其實並不難解決,香港是一個50對50的貧富懸殊比例,即是說享受到及享受不到樓價增長紅利的人的比例相若,香港在1997年前,本來就是橄欖型的經濟分配,即是享受到社會財富的中產人士是大多數,富豪佔少數,但是極窮的人亦是較少數,原因是香港高速發展房地產業務,於是在經濟增長的時候,透過房地產高速分配財富給起碼大多數的人,就算未買樓的人亦因為市場的積極運作,亦會享受到社會財富。但是1998年的一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經過傳媒及政治的發酵後從此香港人就恐懼建屋,行政之後亦被錯誤的民意帶返轉頭,錯誤的價值觀居然令到下一代的年輕人普遍抗拒置業,不少人埋怨上車置業困難,很多人不願意接受的現實是,上車從來都困難,困難不是阻止人做不做一件事的主因,意志才是!

當社會風氣都不積極去鼓勵置業的時候,但是財富繼續由房地產去分配,於是貧富懸殊的差距就增大,我們的財富分配結構就由橄欖型變為金字塔型的社會了,這個其實是香港人自己造成的問題,所以如果不改變觀念,香港人是解決不到這個問題的,大勢所趨的「共同富裕」或是一個契機,只要增加建屋土地,供應隨之增加了之後,更加重要的就是可重啟類似的置業資助貸款的計劃,例如二零零三年或之前的「置業資助貸款計劃」,就是可以貸款利息全免的53萬元,或者貸款39萬元兼每月領取不需要歸還的按揭還款補助金去置業,置業資助貸款帶來置業幫助的好處下,就是將長期受資助的受眾者變為可以給釐印費及每年繳交稅項如物業稅或者差餉的納稅人,我們身邊不斷發生的故事,就是一些朋友「唱淡」樓市多年,亦對社會充滿怨氣,當有一日他買了樓之後,我們會看到兩至三個鐘之後突然會看好樓市,而且覺得香港前景美好,這並不是一個笑話,增加房地產供應不單只是可以幫到下一代,更加重要亦是財富一個分配,這就是香港式的「共同富裕」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關鍵爭議點在於政府要收回的這部分土地,對高爾夫球場的所謂「歷史價值」、日後舉辦賽事的影響是否屬於根本性的;否則,香港哥爾夫球會就是無理取鬧!至於球會本身,與其擔憂土地能否有效開發,替政府操心;不如關心一下自己。

    魏開星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