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香港特區回歸第二個25年

2022-01-10
何漢權
教育評議會主席
 
AAA

shutterstock_1011334393.jpg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已進入銀禧紀念,25年的生聚,過眼不雲煙,得失幾何,各人心裏自有一把尺去量度,前路怎樣,萬般不一定下品,教育還是十分重要,但各界如何看待教育發展,究竟是好心做壞事,抑或是情急亂寫章節,依然是社會大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對家國離心與向心關鍵所在!

咱們的「一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衍生在國際的外交上、軍事上、經濟上都有重要的席位,以及能夠左右大局的話語權;於內政上,艱難的大面積扶貧,大抵到位,近14億的老百姓吃得飽穿得暖也是來之不易。這是出乎世界各方意料之外的奇蹟,國家40多年具成效的改革開放,當是居功至偉。

國家教育改制育才

「一國」領頭,「兩制」在香港實踐,雖然是風高浪急,美英列強力量在推波助瀾,但25年快將過去,《港區國安法》及完善選舉條例之後,總算贏得現在難得的風平浪靜,這當然與國家強大的力量的支撐緊扣關係,翻閱過去十多年,國家能夠如實地翻了多番,有賴於西方列強昧於對中國、特別是對中國文化積存的勤勞、拚搏、融和、變通等價值的認識有關,亦有賴西方列強的民主制度,自由、人權等自大的價值開到糜爛,此消彼長有關。但打鐵還須自身硬,筆者以為國家能以四十多年改革開放衍生的強大的力量,支撐顛簸不堪的香港趨於安定,關鍵中的關鍵,起點重點都在國家教育政策的開放。

1977年,三上三落的鄧小平復出,親自掌管教育,在這之前,鄧已公開清楚說明學校取錄學生不能根據「階級出身」和「思想覺悟高」的推薦制度,而是應根據學習成績,並且要通過有競爭的入學考試。1977年8月3日,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議題有討論秋季入學計劃,於會議結束前,鄧宣布是年要恢復高考。另一方面,中國社科院成立,直屬國務院領導,且獨立於教育部之外;由此,大學入學錄才與知識分子集中精力從事研究,是兩條腿健步走路,再有國家政策配合發展,四十多年來,上天、下地、入海的,一代接一代的多元人才,不斷湧現,結網收魚,國家收穫甚豐,為中華民族的全方位建設與發展,謀最大的幸福。

四十多年國家改革開放的大圈子,涵蓋香港特區回歸的25年,休戚與共,你中有我。今天,香港的教育實力仍有獨特的強項,中央政府於「十四五規劃」設定,香港要成為大灣區的八大交流中心,並非亂點鴛鴦,而是有根有據,香港學校的教育,由幼稚園到大學,外來人士盼望就學入讀者,仍有擁躉在。歷史悠悠,大局觀照,中華文化的重疊包容、堅韌不拔,五胡最終並未有亂華,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結合,最終見大唐盛世。同期相若的羅馬帝國,也有蠻族大規模入侵,但歷史走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的帝國卻從此日落西沉,如今安在?

shutterstock_284629613.jpg

政治掛帥可免則免

視角再轉回東方的中國,北京、南京的獨特文化,是千年的積聚,而上海、香港時間較短,卻也有近兩百年的光彩,過去如是,今天仍然不斷可以新裝啟航,都成為中華文化大融合裏的重要一脈,你中有我。在中華民族與文化復興裏,各自付出貢獻,香港從未缺席。回歸祖國25年的香港,依然在法治、金融、服務、航運上,以及筆者最關心的教育、文化及科研領域內,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城市,茶漬寶貴處處!「一國兩制」的香港,與深圳、上海、北京,彼此遙望,青山嫵媚,大家都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教育如何再啟航,怎樣強身健體,又如何繼改革開放之後,再對國家發展作出獨特的貢獻?短、中、長期的規劃,必須再有清楚的論述,但政治掛帥的論爭可免則免。

最後,筆者還是要提出鄧小平先生於1992年再南巡廣東時的一段話:「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幹。」因為「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要防止『左』」。這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的2022年新年賀詞提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唯有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歷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這是歷史與現今的遙相呼應,是實實在在的忠告,擲地有聲,國家發展第二個百年如是,香港特區第二個25年亦如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信報》

延伸閱讀
  • 相信這個暑假,社會湧現非常多的港青內地交流或考察團,大灣區、貴州、廣西、內蒙,走遍大江南北,遊古蹟、看基建、搞交流,形形色色,可謂百花齊放。有校長告訴我,該校暑

    鄧家彪  202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