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港府應先制定出「封城」及「全民強檢」的方案

2022-02-14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5.jpg

本港第5波疫情嚴峻,每日確診個案正以幾何級數爆升。對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疫情,即使是行政會議成員及管治階層也有不同意見,社會坊間更是眾說紛紜。

但無論如何,我們亦應該先把分歧放下。就算統治階層、商界及港府抗疫專家未必認同「封城」及「強制全民檢測」等方案,港府亦應該先兩手準備,把所有能夠解決疫情的策略都制定好。萬一疫情惡化下去才「臨急抱佛腳」,恐怕疫情更難更治。

為甚麼我們要有這些比較嚴厲的「後備方案」呢?原因有三:

疫情可以影響國家或地區的興亡:
以「公眾健康、公共衛生及安全」的角度看,疫情可以關係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興亡,半點也不能馬虎。

縱觀至少三千年的中國歷史,歷朝歷代無不以振災及抗疫為己任。某些朝代做得好,便可以繼續延續下去;做得不好的,官員趁疫情上下其手,商人乘機發災難財,如此發展下去必然會造成內亂及民變。朝廷就算壓得住「內患」,也擋不住「外患」,最終被外敵入侵而亡。

因此,一個正常及負責任的政府,豈能不把抗疫當為頭等大事呢?大概,中國歷朝歷代也從未出現如當代西方國家在開始爆疫後便打算「棄守」的情況 (例如英國政府於2020年初已打算執行「群體免疫」措施,即甚麼也不做)。

病毒不一定會「變弱」,變種是隨機的:
流行病毒不一定會「愈變愈弱」。從疫情爆發後的第一天,坊間已有一個非常錯誤的講法,就是病毒也需要生存,所以最終會和宿主「共存」,變種病毒的傳播力會增強但殺傷力會減低,所以「新冠肺炎」將會「流感化」。

可是,即使是「流感」亦會在平均10年左右便會出現1至2次忽然「變強」的情況。我們還有「豬流感」和「禽流感」呢?好幾年又有機會出現感染人類的致命病毒。其實,病毒的洗牌及變種是隨機的。試想想,病毒變得太強,把所有人類殺了,雖然對病毒好像也不好,但它們仍可以傳播給人類以外的「宿主」,不存在真正「唇齒相依」的情況。誰說病毒的「宿主」一定要是人類呢?病毒變得太弱,被人類的抗體殺了,也一樣無法繁殖下去。無論如何,病毒的洗牌是「隨機」的。

以此推論下去,Omicron病毒之後,還會不會有新的變種呢?Omicron變種病毒可以忽然消失,可以沒有變種而繼續及不斷感染全球人類,亦可以有新變種。新變種可以「變強」了,也可以「變弱」了。就算先盲目樂觀地假設,Omicron病毒的殺傷力可控,但我們能否確保新變種不會「變強」?能否肯定它們不會變得更加不懼疫苗及特效藥?

抗疫手段,不能孤注一擲
歷朝歷代如有疫情,皆亡於疫情,而非亡於抗疫措施。此外,「半桶水」的防疫措施,無法有效控制好疫情,才會拖垮一個地區。

美國抗疫失敗,現已「棄守」並放寬諸般防疫措施。但美國有其先天優勢而可以透過「印錢」而把問題掩蓋及轉嫁給其他國家。可是,美國的生產及供應鏈亦已遭到疫情的嚴重破壞。無辜死去的90萬美國國民,不可能對美國經濟毫無貢獻,倖存者亦元氣大傷,現正面對嚴峻的通脹。相反,內地抗疫成功,去年經濟增長8.1%,人民幣大幅升值而不影響出口,國家還有餘裕整頓各行各業。

在抗疫路上,中美之間的最大分野在那裏呢?中國採用的是「一籃子」抗疫措施,在各領域都做得到位。美國則一開始時已把所有希望都放在疫苗之上,孤注一擲。現時疫苗的保護力未如理想,又非所有國民都願意接種,疫情便沒完沒了下去。

筆者完全不同意把「強制全民檢測」及「封城」等措施列為「最後選擇」,更加不同意抗疫專家許樹昌所說,要有過萬宗確診才考慮「封城」。大家試想想,如果香港出現過萬宗疫情,會有多少香港人無辜受害?等到每日確診「過萬」後才「封城」,我們要封多久才能「清零」?將會有多少人確診及死亡?我們要投放多少人手及資源去照顧所有患者?港府有把握在確診過萬後才「封城」嗎?及早「封城」不是可以把執行難度大幅降低嗎?

無論如何,既然許樹昌都說「強制全民檢測」及「封城」是「最後手段」,即表示這些措施有效,而並非如行政長官林鄭及袁國勇所言般「不科學」及「無用」了。這即表示港府專家終於承認這些在內地行之有效的措施絕對「有用」。那麼,港府應該先想好「封城」及「強制全民檢測」所需要執行細節方案,以備無患。

日本東京由600宗確診爆升至10,000宗,只用了大約10多天的時間。就算我們真的確診一萬宗才執行,現在剩下給港府做好準備的時間已不多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無論是上海或澳門,本年度受疫情所累,亦只有3至4個月的時間在「吃苦」。相比起來,香港由2020年初之今,疫情已纏擾了接近2年8個月;為何大家還未肯醒覺?

    寒柏  20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