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飛:新特區政府須設立國際形勢分析機關提升應對能力
近日英國法官辭任香港終審法院、英國的香港半年報告及美國的2022年《香港政策法》報告及BNO放寬申請及留英等諸多小動作,充分可見香港仍身處國際角力漩渦之中,英美聯手打香港牌制華的機率有增無減。香港特區政府即將換屆,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提名期昨日展開及終傳出具分量政界人物參選,本文無意在此評估各路參選人馬的優缺之處,只想向新特區政府提出這個值得關注的情況及供參考,長遠肯定有利香港特區行穩致遠和真正貢獻國家。
隨着中國持續穩步發展,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警惕亦加重,同時國際政治越發民粹化,令國際形勢越發緊張。在中美貿易戰開打以後形勢更是急轉直下,對中國乃至香港的穩定發展構成重大的挑戰。在2019年黑暴一役更是盡顯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的缺失,亦暴露了特區政府在國際政治形勢判斷及政治操作上的稚嫩。而在後疫情時代,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打壓將有增無減,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回歸以前各方留下的勢力及後手將在不同的範疇繼續發力,各種小動作、對輿論的操控、甚至對香港經濟打擊亦將陸續有,可見一斑。
其實回歸以來政府的體制一直缺乏對國際形勢、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等的判斷及分析機關。因為時代的不同,形勢亦不同,以往香港並無逼切需要分析及研究其他國家可能對香港發展及對中國國家安全或利益造成的打擊。現時形勢已變,政府需盡快補漏拾遺。不少人認為(包括官員及高級公務員)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在國際事務上應由國家負責處理。誠然,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軍事及外交範疇的工作是由駐港部隊及外交部駐港公署負責。而在國安立法後香港亦成立了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及國安處,負責國家安全的工作,然而這樣是否就已經足夠?
未來香港面對的壓力,相對於傳統直接的硬對碰或是實打實的制裁,更多會是在政策執行、在國際輿論、甚至是在經濟金融市場之上的軟刀子,是需要由特區政府的官員去應對。因此,特區政府急需提升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及應對能力,必須有自己一個應對及分析形勢的團隊,定期向問責官員團隊匯報有可能的危機及提供解決方案,現時無論是在特首辦或是創新辦,都沒有此功能或編制。
根據政府提交立法會文件,現時特首辦共103人的編制之中,首長級以外負責政策統籌、新聞公關、公務活動策劃工作的人員合共僅7人,與特首辦編制下的司機人數一致,其他近百人的編製是翻譯、文書、秘書、行政工作及官邸家居工作人員。現時特首辦中負責研究分析的人手可能比清潔工更少,遑論特首辦中能有為政府在國際層面上收集情報、分析形勢及提出方案的功能。
而以往被譽為心戰室的中策組,除政策研究功能外,更多是集中在分析本地政治形勢,處理政府公關危機、收集民情等工作。本屆政府更是將中策組改組成為創新辦,主要負責協調各政府部門間的跨部門工作,令它連收集民情及對本地政治形勢分析的功能都喪失。
因此,有兩個建議,一是來屆特區政府在重組政府架構時,必須設立一個國際形勢的分析機關,參考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經驗,首長辦公室應有一個分析團隊,直接向首長及其管治團隊負責及定期匯報。同時,建議公務員學院必需加強公務員,特別是高級公務員對國家安全及利益、國際政治、政治經濟學等等的培訓,因為單單依靠一個分析團隊,是難以做到面面俱全,加上不同的政策事務中哪些可以被有心人利用/攻擊的地方,亦只有懂行的人士熟悉。我們必需提升主理政策的政務官及事務官們的知識及警覺性,在危機來臨時不會自辭陣腳,亦避免平時自製危機,讓人有機可乘。
最後想講一點,新一屆特區政府和新特首,一方面有必要加緊在港牢築國家安全事務,另一方面更有必要提升國際形勢分析的各方面能力,方能走在國際危機之前,化解被動捱打局面,真正助力國家走出國際外交困局。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