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對內通關和對外通關不是對等選擇

2022-04-12
吳桐山
學研社研究員、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4-12 at 11.50.05.jpeg

香港第五波疫情逐漸緩和,雖然相比第五波以前,四位數字的每日新增確診其實十分高。但市民的心理感受其實是有很大彈性的,也可以稱之為適應。由幾萬跌到去幾千,大家已經覺得安全了很多,絕大部分人已經恢復正常生活。因為很簡單一個道理,哪怕所有人的死亡風險無可避免地上升了一點,大眾也不會選擇永遠躲在山洞裏。

最近有人開始爭論,香港應該先對內(內地)通關還是先對外(海外)通關?甚至乎有人在記者會上問還有幾個月行政長官任期的林鄭月娥。這可真是為難官員,因為很明顯這個問題有政治色彩,甚至乎完全是政治判斷。

我想大家搞清楚一個問題:對內通關和對外通關,這完全不是一個層面的問題。因為其實不少國家和地區,已經單方面容許香港人入境不需要隔離檢疫,例如美國、新加坡、泰國,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愈來愈多國家和地區會這樣做,甚至乎全球絕大部分國家都會如此。也就是說:人家早就給了我們offer,只是我們單方面要求入境隔離檢疫而已。但對內通關呢?其實我們一早有「回港易」、「來港易」,從內地來香港不少人都是無需隔離檢疫的。也就是我們一早給了內地offer,是內地沒給香港。

不去爭論誰對誰錯,或者中國內地的抗疫政策才是世界上唯一正確的。但現實就是如此。站在香港,去討論應該先對內通關還是先對外通關,仿佛這是一對對等的選擇一樣,這完全是歪曲事實。這完全不是兩個對等的選擇。

對內通關是要香港持續對內地爭取的,而且爭取了好幾年。去年香港曾經大半年絕大部分時間本地個案「清零」,但也沒有爭取到對內地通關,可見這難度有多高。哪怕第五波之後重新「動態清零」,相信也要再觀察多一兩年之後才能成功爭取。但對外通關,是你香港開綠燈就可以馬上和部分國家實現的了。你說這兩件事是對等的嗎?

疫情前,要說香港人來往最多的地區,當然是內地,這是毋容置疑的。從政治正確來說,也肯定應該先與內地通關為好。但問題就是上面所說的,能力所限,有些東西不是你爭取就能爭取到。全世界到現在為止也就只有澳門一個地方算是成功爭取了與內地通關,而且即使通關了,現在到澳門的內地客,也就只有疫情前的一半都沒有,這兩個月內地疫情復熾,應該兩三成都難保。

所以,我沒有政治判斷,只有常理判斷。到了今年下半年,香港應該面臨極大的對外通關的壓力,因為金融界、商界、旅遊業都非常需要通關,而這是香港單方面開放就可以實現的。至於對內通關,其實香港早就單方面通了,剩下的東西,權不在特區政府,也不見得是努力爭取就能得到的。

這是經濟、這是民生,不過最後也逃不過官老爺的政治決定。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現時黑碼的生成已經十分簡單,點擊三幾下手機已經可以搞掂,只要操作過一次已經上手,實在無需誇大其難度。對於部分拒絕學習新事物的長者,被時代淘汰乃必然,社會不能遷就太多

    待內地與海外往來完全復常,黑碼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無需港人去「成功爭取」。

    吳桐山  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