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頂層設計和底層邏輯

2023-02-20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c236fbcd86ec43df6b662e6205b4cc1a.jpeg

過去25年,香港取得了不少成就,經濟表現卻與不少市民的期待存在差距。在1997年,香港GDP與除港澳台外全國GDP的比例為18.5%;可是到了2022年,香港GDP是全國排名第六位的城市。中國發展是大勢所趨,香港與內地經濟規模比例下降理所當然。內地大城市面積和人口比香港大和多,疫情下澳門經濟大幅回落,因而香港在2021年人均GDP仍為全國翹楚。

若與成功的新加坡相比,在1997年,香港和新加坡人均GDP分別為27330和26315美元,香港當時的領先地位已岌岌可危,卻依然領跑。可是到了2021年,兩地卻錄得49800和72794美元的人均GDP,現在,新加坡人均GDP比香港高差不多五成。新加坡反超香港之初,港人議論紛紛;可是到了現在,許多人卻變得無所謂。與不列顛相比,香港的表現還算過得去,英國人均GDP在1997年和2021年分別是26800和46500美元,增長幅度與香港差不多。

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在過去25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香港背靠內地,發展的外圍環境比新加坡好,本地經濟增長卻比內地和新加坡慢。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資金密集,資金流動速度快;內地一線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業務難以與香港相比,經濟增長卻比香港快得多,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許多人都分析過香港經濟表現不盡人意的原因,誰是誰非,見仁見智。而政策的頂層設計需要追根溯源,全面考慮經濟各層次和各要素,在最高層次尋求發展之道。底層邏輯則從事物底層、本質出發,尋找發展的思維方法。

香港、內地或新加坡政策設計的主體不同,儘管都是由官方或專家制定方案,各地政策設計者的背景不同,接受的教育不一樣。新加坡獨立前和後,培養公務員的途徑就有差異。在港英時期,香港政策的頂層設計不一定在本地進行的;回歸後,本地公務員則不僅要執行政策,還要制定政策,而且要為香港未來進行謀劃,需要統攬全局。當前香港發展已融入國家規劃,未來經濟發展會不會有起色,值得期待,也有待觀察。

內地城市當局力求不斷發展;小經濟體新加坡有較強的憂患意識,港府則比較強調香港優勢。香港長期視小政府政策為金科玉律,而不是把政策當作是實現目標的工具。新加坡在獨立之初就決定向居民提供組屋,香港則直至近年才決心增加土地供應,改善居民環境。

歷屆特區官員設計政策大抵是為香港好,政府政策也應有穩定性。而實施任何一項經濟政策,都可能產生好和壞的結果;過去的成功容易使人過分自信,當政策的結果與預期相反時便可能較固執,造成更大的破壞。在某些情況下,政策的總體效應可能與制定者的期待相反,因而既要謹慎制定政策,在必要的時候也應及時修正。

香港正全力發展經濟,需要有好的頂層設計。而正確的底層邏輯,有助形成具前瞻性的頂層設計,能更主動和積極地振興經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合體」,內地形成8天的「超級黃金周」。高漲的旅遊需求集中釋放,國內旅遊及消費呈現大爆發。實際上,旅者選擇旅遊的聖地無非從衣、食、住、行這四方面考慮,而香港又佔據地理位置、語言等優勢。隨着港府最近也推出「夜經濟」的各項措施來刺激消費,相信這個佳節肯定能帶動經濟、零售業、旅遊業的發展。

    邱帆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