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洪博:「高才通」計劃為何評價兩極分化?
最近申請了香港「高才通」的內地網友們紛紛曬出照片,分享自己獲得簽證的喜悅,順便還給香港政府的高效率點了個讚。然而在Facebook和本港論壇中,充斥着對於「高才通」計劃的冷嘲熱諷,某些涉及內地同胞在港的新聞下,更是能經常看到網民諷刺「這就是香港要的人才嗎?」,為何一項對外吸引人才的政策,會在兩個地方有天差地別的評價?
首先是曾陷入「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的賀建奎獲批「高才通」計劃,後續再有內地孕婦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分享自己借「高才通」只為來港產子。網民借譴責前者表達香港在「盲搶人才」,借後者表達內地搶佔香港資源的不滿,導致兩地矛盾被激化。
目前特區政府已經取消賀建奎的簽證,並且要求申請人申報刑事定罪紀錄補漏,並將申報範圍擴展至共5種人才入境計劃。至於利用「高才通」生子,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已表示,歡迎通過「高才通」計劃來香港生育小孩,因為孕婦本身就是高端人才,加上有助於提高本港生育率。言下之意,政府不會調整這方面政策。
自去年行政長官李家超公佈首份施政報告後,「搶人才」已成本港主題。眼下香港又有經濟復甦以及發展創科兩條重要主線,人才需求量激增。所以儘管受到了一些非議,「高才通」計劃的確是目前本港人才空缺的解決方案之一。不過關於本港人才引進,卻始終有一隻「房間裡的大象」,除了政策以外,香港這座城市真的對輸入人才友好嗎?
正好在政府宣佈「高才通」計劃的同時,一位內地來港的留學生分享自己所住的月租5000港幣,面積只有80呎的劏房,相關影片在內地社交媒體上引來不少關注,雖然這位留學生自己寫的是「小窩」,但房間內幾乎沒有太多活動空間,實在讓人心疼。然而這並不是個別情況,特別是因為與本地居民身份不同,這些來港留學生或者畢業後步入職場的「港漂」無法租高價劏房同時又排着公屋。對於他們來說,唯一出路就是拿到「永久居民身份」,沒有高昂的印花稅後,再在本港買樓。以「IANG」(非本地畢業生)簽證為例,他們至少要以昂貴的租金住在狹窄的劏房7年。反映到現實中,愈來愈多留學生寧願畢業就回到內地發展。我們也可以在內地各大論壇見到各地留學紅黑榜中,來港留學的住房問題勸退了不少有意來港的年輕人。
所以筆者建議除了「高才通」計劃,還需各種軟硬件配套才能真的吸引人才,尤其可以考慮一些輸入人才住房補貼,或者放寬續約簽證件,否則只會讓一些人才雖然拿到了簽證,但並不一定會真的會來港發展,讓簽證成了一張空頭支票。這幾年全球各地都在推出類似的計劃吸引人才,特別是吸納畢業於世界排名靠前大學的高端人才。以比較近的上海為例,上海也有學校排名的門檻,但上海拿出的是「落戶政策」,可以直接拿到上海戶籍,是能夠為來滬人士省去各種手續,提供各種福利的政策。「高才通」則相形見絀,除了逗留權,福利還要看每年的財政預算案是否提供一份「打折」的消費券。想要吸引人才還需要拿出更多誠意,筆者不想看到未來本港的吸引人才政策兩頭都沒討好,更不希望看到香港在全球搶人才熱潮中墮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