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嶺:北約為何對烏克蘭入盟猶疑不決
7月11至12日,北約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峰會,重點討論增加北約防禦開支和支持烏克蘭議題。
去年9月底,烏克蘭正式簽署了加速加入北約的申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一直在游說北約成員國作出「積極的政治決定」,在這次北約峰會上就烏克蘭入盟問題發出明確信號,至少給出具體的入盟路線圖,「以消除歐洲最大的安全不確定性」。
今年初,在德國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召開的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會議上,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不失時機地表示,烏克蘭從北約和其他西方國家得到了如此多的捐贈,已成為「北約安全空間的一部分」,希望這將加速烏克蘭全面加入北約。
然而,烏克蘭遲遲沒有得到積極明確的答覆。北約之所以含糊其詞,首要考慮的是不想直接捲入與俄羅斯的熱戰。北約第五條共同防禦原則規定,任何針對北約成員國的攻擊,即被視為對所有其他成員國的攻擊。所有北約國家必須採取軍事行動保護被襲國家。
換言之,俄烏戰爭尚未結束,吸納烏克蘭加入北約無異於將北約拖入一場眼下正打得不可開交的戰爭,任誰都不可能不三思而行。
北約是1949年為遏制蘇聯威脅組成的軍事聯盟,初始簽約國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義大利、挪威、比利時、荷蘭、丹麥、葡萄牙、冰島和盧森堡等12個國家。1952年,希臘和土耳其加入,1955年西德加入。蘇聯解體後,北約東擴,成員國總數擴大到30個。今年4月,芬蘭正式加入,成為北約第31個正式成員國。
俄烏衝突爆發後,北約一直是基輔的堅強後盾,為烏克蘭提供了大量槍支彈藥、人道支援,包括發揮了關鍵作用的遠程火箭發射器、反坦克武器,以及情報分享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烏克蘭雖未加入北約,但得到的援助並不亞於北約成員國。
如果北約吸納新成員採取的是少數服從多數原則,那麼,有幾個國家猶疑不決也沒啥大不了的,關鍵是北約接納新成員國採用的是「全體一致」原則,也就是說,只要有一個成員國唱反調,烏克蘭就入門無望。
烏克蘭提交加入北約申請後,北約九個中歐和東歐成員國發表聯合聲明予以支持,加拿大也單獨表示了支持。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吉斯說,基輔在等待北約答覆的14年裡遭受了兩次入侵,現在是時候坐下來就烏克蘭如何向北約靠攏,以及何時成為北約成員找到一個非常具體的答案了。
即使如此,這些國家僅占北約成員國的三分之一。考慮到芬蘭、瑞典加入北約遭土耳其杯葛,有理由相信,烏克蘭入盟之路同樣不會一帆風順。其中,最大的攔路虎要數匈牙利。
烏匈之間有着共同的陸地邊界,烏克蘭講匈牙利語的少數民族權利問題一直是兩國矛盾的焦點。匈牙利批評烏克蘭迫害西部匈牙利族裔,讓他們無法獲得平等的公民權利,並警告,如果基輔不改弦易轍,匈牙利不可能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
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稱,「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任何直接衝突都等同於一場世界大戰的開始和一場核戰爭的風險」。「我們認為,北約此前關於不參與烏克蘭衝突的決議至關重要。我們必須尊重這一決定,盡最大努力避免北約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衝突」。
他還強調,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不應出現在維爾紐斯北約峰會議程上。交戰國不能加入北約。我們「可以說服烏克蘭方面他們將在峰會上得到某種加入北約的時間表,但這對烏克蘭來說將是不誠實的。不能製造顯然不會實現的幻想。」
除匈牙利提出反對意見外,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的土耳其的態度仍是「未知數」。美國、德國和盧森堡等西方成員國也態度謹慎。德國外長貝爾伯克稱,「北約的門戶開放政策仍然存在,但與此同時,很明顯,我們不能談論接受處於戰爭中的新成員」,國防部長皮斯托瑞斯亦表示,「大門開了一條縫,但現在不是做決定的時候。」
美方也表示,美國更關注向烏克蘭提供援助,幫助烏克蘭解決問題,而烏克蘭是否能加入北約,需要北約集體決定,而非美國自己。
當然,申請加入北約,必須在政治制度、經濟條件、安全保障和軍事能力等方面滿足北約的要求,烏克蘭在许多方面一時难以做到,包括對民主、個人自由和法治的承諾。根據透明國際發佈的2022年清廉指數,儘管較上一年有明顯上升,但烏克蘭在180個國家和地區中的排名僅為第116位,與贊比亞、阿爾及利亞、菲律賓、蒙古等國處於同一水平。
前些天,德國總理朔爾茨在莫爾達瓦舉行的第二屆歐洲政治共同體領導人會議上明確表示,即使在俄烏衝突結束之後,也不能保證烏克蘭會迅速被北約接納,因為「成為北約成員國具有非常明確的資格標準」。
目前,澤連斯基仍在對北約進行極限施壓,期望維爾紐斯北約峰會能夠拿出一個具體的政治姿態,切實啟動烏克蘭加入北約進程。他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發問,「我們明白,在戰爭期間,我們不會加入北約或任何強大的安全聯盟。但請告訴我,在維爾紐斯峰會上的一句話值多少條烏克蘭人的生命? 」並明確表示,如果沒有接受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承諾,烏克蘭將不會參加這次北約峰會。
作為俄烏交戰中的弱勢一方,烏克蘭迫不及待地要求儘快加入北約、爭取搖擺不定的北約成員國改變態度完全在情理之中。北約正在不遺餘力地確保烏克蘭贏得這場戰爭。澤連斯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非常睿智。即使烏克蘭這次在入盟問題上未能如願以償,北約一些國家也會於心不安,基輔至少可望獲得北約更大力度的支持。
目前,各種撫慰基輔的設想滿天飛,包括北約峰會發表一份關於烏克蘭問題的宣言,設立烏克蘭-北約理事會,以及向烏克蘭提供更多防空系統、裝甲車、坦克和培訓烏軍,等等,幫助烏克蘭軍隊轉型,擊退俄羅斯的全面入侵,扭轉戰局。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法國總統馬克龍承認,成員國很難就烏克蘭加入北約達成共識,但他同時強調,烏克蘭需要「強有力、具體和切實的安全保障」,「我們需要更實質性的東西,我們需要一條(讓烏克蘭)獲得(北約)成員國身份的途徑」,並建議向烏克蘭提供類似于美國向以色列提供的安全保證。
北約對烏克蘭對俄實施「大反攻」寄予厚望。然而,戰況再好也很難「畢其功於一役」,何況俄軍雖顯疲態,也不是豆腐做的,烏克蘭赫爾松地區卡霍夫卡水電站大壩遭破壞更揭示了戰爭的殘酷性和複雜性。
喬治城大學副教授麗思·莫約爾·霍華德和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邁克爾·奧漢隆最近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指出,如何保證烏克蘭的安全,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需要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必須超越過去做出的、被莫斯科踐踏的紙面承諾,也必須超越把烏克蘭武裝到牙齒變成「豪豬」的倡議。
無論如何,如果大國領導人缺乏政治智慧,俄烏衝突必將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惡戰,很可能以徹頭徹尾的悲劇形式載入人類史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