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達:女特首應無懸念
三人已先後宣布參選特首。(大公報/香港電台視像新聞截圖)
隨著林鄭月娥辭職表明準備參選特首,這場特首戰實質上是兩司之戰——原政務司長林鄭月娥PK原財政司長曾俊華。種種跡象顯示,林鄭獲得北京的祝福,儘管政壇再掀ABC之風,但難成氣候,香江產生首位女特首應無懸念,問題在於她拿到多少票數。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曾就特首人選提出中央的標準:「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說白了特首人選就是中港妥協的產物,既要得到「中央信任」,又要獲得「港人擁護」,而「中央信任」又先於「港人擁護」。
梁振英曾獲習近平評價為「疾風知勁草」,但客觀上在香港欠缺人和,不僅民主派,商界、專業界也有反對聲音,他的退選可以視為北京對ABC (Anyone But CY)的妥協。但正如筆者在<「開明紳士」曾俊華>一文指出,中央仍會將「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放在首位,強調特首的政治忠誠和擔當,在目前錯綜複雜的政治形勢之下,也就是換上另一名「戰士」,「紳士」難以獲得祝福。
曾俊華雖擁高民望,但在佔中、旺角暴亂等一連串政治風暴中的明哲保身,很難不被聯想為「開明紳士」。反之,林鄭月娥在這些「大是大非」的議題上,寧願冒著民望下跌,發揮「好打得」本色,敢於擔當,贏取中央信任。
林鄭參選,並沒有與梁振英切割,而是表面「尊梁」,大部分梁粉都將自動過檔。她與商界也沒有什麼「刻骨仇恨」,其核心競選班底夏佳理、劉鳴煒、陳智思都是商界主流人物,五年前更是唐英年的重要支持者,其中夏佳理更被視為與首富家族關係密切。
唐英年與梁振英當年競逐特首,《大公報》、《文匯報》在新聞版面基本上是小心翼翼的平衡處理。如今,這兩家北京在港喉舌旗幟鮮明,親疏有別,連續幾天大篇幅報道林鄭的新聞,甚至撰寫社論力挺,指林鄭是「最適合特首人選」,對於曾俊華的新聞則冷處理。
儘管北京的態度已經呼之欲出,但仍有輿論認為,《大》《文》只代表西環,並不代表中央,還有什麼「只是港澳小組、中聯辦和梁振英政府合力為林鄭炮製的心戰」、「有人要造成一個既成現實,脅迫習近平就範」云云。
這種論調其實就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如果像他們所說,豈不是「習核心」已被架空?但只要不戴有色眼鏡的人都會認同,習近平如今已是大權在握,乾坤獨斷,尤其他曾任中央港澳協調小組組長,在香港問題方面一直都親抓親管。而高級幹部在「講規矩」、「看齊意識」、「核心意識」的緊箍咒之下,又有誰膽敢不執行「重大問題請示報告制度」(六中全會的最新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梁振英已經宣布不連任,但又演變成另一股ABC之風,即Anyone But Carrie(林鄭洋名)。反對派和挺曾派又開始妖魔化林鄭,尤其是藉故宮風波大肆抨擊,冠以「女版梁振英」,甚至「比梁振英更邪惡」。
香港大學一項民調顯示,梁振英在宣布不競逐連任後,評分上升2.3分,至41.3分,林鄭則跌至上任司長以來新低,最新評分為51.1分。這個民調結果有點諷刺,梁振英只要放棄連任民調即可上升,林鄭一露「野心」馬上下跌。這說穿了就是Anyone But beijing,或Anyone But the Chosen(除了中央屬意其他人皆可)。
特首人選是各方妥協的產物,中央是重要持份者,而且具有實質任命權。新版ABC其實就是在特首戰引入「拒中抗共」,製造京港緊張,恐非香港之福。但如果沒有商界的加入,難成氣候。
幾大財團雖然與曾俊華友好,但尋求的始終是利益最大化。他們過去反梁,北京已經作出讓步,沒有理由搞對抗,捲入新版ABC而力拒林鄭。因此,儘管民主派在1200人組成的選委會奪得325席,林鄭要拿到600票應無難度。
如今,關鍵的是曾俊華是否無懼壓力,勇往直前,甚至願意接受民主派的提名?筆者相信,為了保證林鄭順利當選,防止民主派「造王」,同為建制派女將的葉劉淑儀即使不願退選,但在北京發功之下,也無法獲得150票的提名而再度飲恨。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